
(香港文匯報記者 丁寧)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香港專欄作家趙陽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親切回憶了自己和《香港文學》的緣分,並表達了自己對《香港文學》的理解:「我認為《香港文學》有兩個重要的特點,首先是它很『貼地』,貼近香港,有鮮明的香港特色,另一個特點則是它的『交流』作用,它是文學領域溝通交流的重要平台,它架起了世界文學和中國文學之間的橋樑。從這個角度來說,我認為《香港文學》將香港、中國、世界文學都鏈接在一起。另外《香港文學》還立足當下、關注未來。《香港文學》做了校園文學專刊,在香港所有的文學雜誌中,《香港文學》是第一個做出這樣的舉措。學生是文學的未來,關注學生亦體現了《香港文學》眼光獨到之處。」
在與《香港文學》打交道的歲月中,趙陽還發現《香港文學》對文學品質有着極高的追求和堅守,它永遠都不會降低自己的要求和標準,趙陽認為這就是《香港文學》能夠成為文學標桿的重要原因。「最近他們在做世界各地華文作品的專題,但如果達不到心中的標準,它們寧可往後延期也不願意在文學品質上進行妥協,比如有個專輯本來準備十月份發表,後來改到年底,編輯們反反覆覆修改,就是希望能夠呈現給讀者最精彩的作品。」趙陽說,現在純文學的期刊生存並不容易,《香港文學》之所以能夠一直生存下去並且得到讀者的熱愛,和它堅持卓越的辦刊理念密不可分,它代表了香港文壇對高品質的追求和堅守,這對當下熱愛文學的年輕人來說也是很重要的引領。
趙陽表示,為了讓更多年輕人熱愛文學,《香港文學》這幾年經常在大灣區做線下活動,比如詩歌朗誦會等,吸引了很多喜歡文學的年輕人參加,這點是很難得的,「這個是吃力不討好的,但是為了促進文學的發展,《香港文學》願意這麼做,並且還投入大量精力。」這也是《香港文學》能夠成為常青藤的原因,它始終有這份堅守。
責任編輯:
之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