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精英運動員以外,理大體育科技研究院也在進行面向大眾的體育科技研究。張明表示,眾所周知,跑步對慢性病有特別好的治療效果,研究院團隊亦正進行相關項目,希望具體知道跑步對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脂肪肝等慢性病有什麼正面影響,「很多公司都特別感興趣,他們都希望有一些數據支持。」對此,本身有高血壓的他,在兩年前身先士卒開始了太極跑,那是一套透過調節跑步節奏方式,使其像太極般快慢有序、張馳有度,讓跑者更容易堅持下去,又能有效而不會太疲累,甚至是一種愈跑愈舒適的運動。
張明兩年前開始太極跑,每兩天跑一次、每次約跑4公里,一開始速度很慢,然後漸漸提高速度,當跑速使心跳達到預設的最高值時,再慢慢降速,「這個最高心跳,取決於不同人的年齡,像我的話一般到每分鐘145次就不會再跑快,不然可能會影響心臟,所以當維持一段時間後就把速度慢慢降下來,目的是讓你慢慢忘記剛才跑步的疲累過程,然後你下次還會繼續接着跑。」
他笑言,自己以前幾乎不跑步,「就算跑也堅持不了幾次,很快就累得不行」,然而太極跑讓他堅持了快兩年,效果非常好,但畢竟血壓不易下降,「剛跑完會降得很低,但人一勞累又會(升)上來」,因此目前團隊仍在努力研究,希望尋找出真正能降血壓的機制。
開發快速3D掃描系統 扁平足一掃即知
人體疲勞是受傷的一個重要指標,一旦疲勞而不知道或控制不好,肌肉就容易受傷,「專業運動員可能沒有問題,但是大眾一旦疲勞了再跑就很容易受傷。」對此,張明團隊亦正找尋檢測疲勞的方法,例如是通過運動分析、腦氧和肌氧的檢測等,去判斷人體是否處於疲勞狀態。
另外,團隊亦正開發一套快速3D健康掃描系統,透過多相機多角度拍攝,能得出人體不同部位形態的尺寸參數,可檢測X形腿(膝外翻)、O形腿(膝內翻)、扁平足、拇指外翻以至駝背等肢體問題,方便對症下藥,以運動處方,或康復用品如特製鞋墊等提供改善方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