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耀宗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 香港再出發大聯盟秘書長
2025年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亦是開啟「十五五」規劃的重要年份。「五年規劃」指引國家發展的方向,其中也包括香港發展的功能和定位,與我們每位市民都息息相關。香港應積極融入中國式現代化和國家發展大局,主動對接國家「十五五」規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擔當好「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角色,更好發揮國家「走出去」和「引進來」的重要橋樑和窗口作用,開拓更大的發展機遇,為國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十四五」規劃的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開局規劃,也是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規劃,時間範圍為2021年至2025年,核心目標包括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其中,「十四五」規劃除一如既往地支持香港提升四個傳統中心地位外(即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貿易中心,以及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亦首次提出對香港在四個新興領域的支持,分別是支持香港提升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建設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及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這些多元綜合的定位,反映出國家對香港的支持及對香港競爭優勢的認同,亦代表香港的發展機遇無限,一方面可貢獻國家所需,另一方面亦為香港開拓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法律服務中心地位更鞏固
「十四五」規劃期間,香港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顯著提升,特別是在金融、貿易、科技創新、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成就。
一,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進一步鞏固。「十四五」規劃一如既往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其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的功能得到了進一步強化。根據英國Z/Yen集團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聯合發布第36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香港的總排名為全球第三位,居亞太區之首。香港亦憑藉其在全球貿易網絡中的獨特地位,繼續發揮其作為國際貿易中心的重要作用。特區政府加強向大灣區內地城市及海外市場推廣香港的競爭優勢,支持港商以粵港澳大灣區為切入點,拓展內銷市場。
二,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建設成效顯著。憑藉「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悠久深厚的普通法傳統、健全透明的法律制度以及靈活多元的爭議解決框架,香港吸引了眾多國際知名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在此設立基地。香港法律界人才濟濟,擁有龐大的商業網絡和人脈資源,能夠為客戶提供高效、專業的法律服務和爭議解決方案。同時,特區政府也積極推動相關法律服務的發展,加強與內地及國際社會的合作,進一步鞏固了香港作為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的地位。
三,國際航空樞紐地位不斷提升。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建設取得的顯著成效,不僅體現在其航空運輸能力的顯著增強,更在於其作為全球航空網絡關鍵節點的戰略地位日益凸顯。香港國際機場作為全球最繁忙的機場之一,每天有超過1,100航班往來於世界各地,連接全球220多個國家和地區。隨着機場第三跑道系統的啟用,預計2024年香港國際機場的年客運量將達到1億人次,貨物處理量將達到900萬噸,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的領頭國際機場,與灣區其他機場構建出緊密、多維度的海、陸、空聯運網絡,為旅客和貨物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運輸服務。這一系列舉措不僅推動了香港經濟的持續發展,也為全球航空業的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進一步提升了香港在國際航空領域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兩地創科產業深度融合
四,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加速崛起。科技創新是香港在「十四五」規劃期間取得的重要發展成就之一。特區政府積極推動科技創新,設立百億創科產業基金,加強引導市場資金投資指定策略性新興和未來產業,包括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機械人、半導體與智能設備等。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建設,為香港科技創新提供了重要平台,吸引了大量創科企業和人才落戶。同時,國家也在研究推出更多涉及人才、科研資金、科研設施等跨境便利的措施,加強香港與粵澳產學研協同發展。這些舉措不僅促進了香港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還推動了香港與內地科技創新資源的深度融合。
五,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建設取得新成效。在「十四五」規劃期間,香港作為中國境內唯一的普通法司法管轄區,憑藉健全的法律和司法制度、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以及中央政府的支持,吸引了大量涉及內地和外國的知識產權交易活動。特區政府不斷完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提升知識產權轉化效能,深化與國際知識產權組織的合作,使香港在全球知識產權貿易中的地位日益凸顯。此外,香港還積極參與國際知識產權合作與交流,推動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和保護,不僅為香港經濟的持續發展和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撐,並且為全球知識產權貿易的繁榮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未完,明日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