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郭若溪)12月28日,深圳地鐵開通20周年之際,5條地鐵新線(段)同步開門迎客:地鐵3號線四期、7號線二期、11號線二期、12號線二期、13號線南段開通初期運營,新增里程約28公里。至此,深圳市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達到18條(含有軌電車),運營總里程595.1公里,車站417座。
新線(段)開通後,與多條既有線路連通,進一步補充了中心城區東西向軌道交通廊道,同時為坪地、大學城等片區居民增添了公共交通出行新選擇,對完善深圳軌道交通網格、緩解中心城區交通壓力、服務沿線重點功能區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今年是深圳地鐵新線開通「大年」,城市軌道路網共新增5條線(段),總里程達到595.1公里,車站417座。同步投用的還有5號線上水徑停車場、11號線機場北停車場。

新線開通後,深圳地鐵線網密度達到0.30公里/平方千米,穩居全國第一。這也是繼2022年深圳地鐵「五線三樞紐」開通以來再次迎來新線集中通車,預計路網客流吸引能力進一步增強,日均客流或將達到1100萬人次。

智慧出行再升級 乘客體驗更絲滑
記者在現場看見,3號線四期新生站、7號線二期深大麗湖站、11號線福星站等高顏值車站成為熱門打卡地。如果說新線開通進一步增強了公共交通的通達性,讓市民出行幸福感撲面而來,那全面升級的智慧便民服務則為忙碌的深圳人增添了一份便捷與舒適。

記者了解到,深圳地鐵新線建設充分考慮了市民乘客的出行要求和習慣,如車站出入口布設盡量靠近公交車站或現有市政設施,藉助地鐵的建設完善周邊的交通服務水平,構建地下、地上均可通行的條件。同時,在智能客服、視覺導行方面也做足了功課:如全面引入國內首創的最小「1米閘機」自動售檢票系統,搭載了生物識別、視覺通行等功能,可實現「刷掌」「刷臉」過閘,乘客進站更加「絲滑」;配備新一代開放式智能客服中心,設置自助服務區和低工位特殊服務區,提供的「AI數字員工客服」和「遠程客服坐席服務」,乘客可自助完成信息查詢、智能支付、票卡處理、生物識別註冊等多項業務,辦理更快捷;55寸超大觸屏對老年乘客更加友好;在站台候車時,乘客可通過車廂擁擠度智能顯示系統直觀查看高峰時段車廂客流情況,擁擠程度一目了然。
為進一步方便口岸通關乘客和外地來深旅客,11號線二期引入國內首創的虛擬票售票機,乘客只需選擇起終點站並完成支付,即可憑自動生成的二維碼刷碼過閘。不僅為乘客省下購票時間,還可減少票卡流失、降低管理成本。
另據悉,新線所有車站均配置AED(自動體外除顫器)設備,同時建有愛心服務區,配備藥箱、百寶箱,提供藥品、棉簽、針線、糖果等應急物品,以備乘客不時之需。
相關報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