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義新歐』中歐班列開行十年來,很多不可能都變為可能。如今,我們又有了新的暢想。」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提出創新支持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包括支持義烏市在對接國際鐵路多式聯運規則方面先行先試,允許中歐班列開展鋰電池等特殊商品運輸業務,制定帶電產品鐵路運輸標準和技術規範等。「義新歐」中歐班列運營方、義新歐貿易服務集團董事長馮旭斌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訪問時表示,未來「義新歐」中歐班列將採用更新的技術升級改造,朝着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助力義烏「買全球賣全球」。●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莉 浙江義烏報道
浙江盟德進出口公司是「義新歐」中歐班列的「鐵桿」客戶,從2014年首趟運輸2個標箱起步,至今公司有90%左右的商品都通過這條「國際紐帶」往返於中國和西班牙。「時間縮短了,進口商品的保質期更好。」盟德西班牙商品中心市場經理孔志堅介紹,中歐班列雖然運費比海運貴,但運輸時間能節約三分之二。「像橄欖油、葵花籽油這些食品保質期都比較短,運輸時間減少了就降低了臨期降價處理的風險。」
恒溫倉運輸怕凍怕熱貨品
不過更讓他感到開心的還是「義新歐」中歐班列有了恒溫倉,運輸紅酒更有保障。「因為要途經西伯利亞,遇到嚴寒天氣,紅酒瓶很容易凍裂,以前一趟下來報廢一些紅酒是很正常的事情。現在有了恒溫倉之後,就像裝進了『空調房』,不用再擔心溫差問題了。」他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正因為有了恒溫倉,接下來公司還會考慮加大西班牙新鮮食品的進口種類和進口量。
義烏貨代公司經理周江行對於恒溫倉運輸也是拍手稱好。他說:「高溫會導致口紅『冒汗』、面膜漲袋、氣墊粉餅漏液、聖誕小蠟燭化得不成樣子,低溫又會讓紅酒、橄欖油等口感變差,甚至凍裂玻璃瓶。以前有些客戶不走中歐班列多少有這方面的顧慮,現在有了解決辦法,相信接下來客戶也會越來越多。」
有利中國新能源汽車競爭優勢
「中歐班列真的能運鋰電池了?」在得到肯定回答後,杭州已未科技負責人余鵬連說了三個「好」。「動力鋰電池一直屬於危險貨物,鐵路運輸是嚴格禁止的,所以一直以來,我們出口只能走公海聯運(公路運輸+海運)。運輸時間上,要先花1天至2天時間裝車運到寧波港或上海港,然後再裝上貨輪,最快也要一個月左右才能到達出口國,中間還有天氣、地緣衝突等等不確定因素影響。還有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就是物流成本也貴。」
數據顯示,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動力鋰電池生產國,2023年產量約675GWh,同比增長42.5%;全球排名前10的動力電池企業,中國佔據六個席位,約佔全球市場份額的63.5%。中國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心臟」,有業界人士認為,允許中歐班列運輸鋰電池將更有利於中國新能源汽車在國際市場保持競爭優勢。
鋰電池貨櫃完成「鐵軌衝擊」測試
據悉,為進一步降低運輸成本、提升新能源動力電池供應鏈韌性水平,中國最大新能源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參與了中國國家鐵路集團鋰電池鐵路運輸試點工作,針對鋰電池鐵路貨櫃相繼完成「熱失控」、「鐵軌衝擊」等多項測試,並於2024年11月,成功完成中國首例鋰電池鐵路運輸。
「中亞、歐洲是我們接下來重點開發的市場。能通過中歐班列運輸的話,再好不過了。」余鵬預計,通過中歐班列不僅物流成本能夠降低三分之一,而且還能整合開發班列周邊國家市場。「一次性發貨,點對點到達出口國,對於企業來說既降低了成本,又增加了銷量。」
「義新歐」中歐班列十年成績單
◆2014年11月18日,首趟「義新歐」中歐班列(義烏—馬德里)從義烏西站正式首發,全程13,052公里,橫跨亞歐大陸八個國家,成為全球最長貨運專線。
◆截至2024年10月,「義新歐」中歐班列共開行11,380列,運送93.22萬標櫃貨物。班列運行線路達25條,輻射50多個國家160多座城市,直達境外站點100個以上,實現八個口岸出入境。
◆出口產品從初期的小商品、日用百貨、五金工具,逐漸向汽車配件、智能家電、光伏組件、新能源汽車等高附加值、高科技產品轉型。
◆回程班列佔比由2014年的不足10%提升至目前的60.3%。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