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環球時報年會主題為「合作前行:中國與世界的價值共鳴」,百餘位來自國內外政界、學界和商界的權威人士、專家學者從不同視角展開探討。 香港文匯報北京傳真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玨 北京報道)以特朗普為首的美國新一屆政府下月走馬上任,面對變亂交織的世界,中國如何應對中美關係新局備受關注。在14日舉行的2025環球時報年會上,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原所長、海軍少將楊毅表示,當前,美國對中國的遏制策略很難改變,中國應專注於自身發展,同時朝着最好的方向努力、做好最壞的準備,爭取中美關係的健康發展,為世界作出更多貢獻。

楊毅認為,中美關係非常複雜,具有戰略結構性、難以逆轉性、長期性和互動作用性等特點。他進一步闡釋,中國的發展是為人民謀幸福,為世界作貢獻。但美國不允許有潛力的國家發展,對中國的遏制策略很難改變。

中國在大國互動中起中流砥柱作用

「當前是冷戰後最危險的時期,中國在大國互動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楊毅表示,當前,全球各個地緣政治板塊都不安定,各種衝突很多,有失控的風險,在此背景下,人類社會確實到了一個十字路口。中國提出的三大倡議(即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就是中國的作為,中國的主張。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楊希雨發言指出,中美關係可以概括為政治安全、經貿科技和意識形態三大領域。他坦言,隨着特朗普重回白宮,中美關係將迎來更加嚴峻的時刻,會出現激烈博弈、甚至是驚濤駭浪的局面,中國應該做好準備。

楊希雨分析說,中美關係出現越來越嚴峻的局面,有兩個背景。第一,中美兩國的綜合國力對比正在發生深刻的結構變化,美國對中國的戰略焦慮在上升;第二,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政治安全秩序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經濟金融秩序越來越難以為繼,甚至失靈。當前,國際社會最根本的結構性矛盾是,現有秩序失靈,而新的秩序無法建立。在同中國的關係上,美國要戰略競爭,競而勝之,直白地說就是「打敗中國」。但中國要遵循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這三個原則。「雙方的差異很大,怎麼辦?中國只有一條路,就是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情。」

美對華打壓或因自損太大難以為繼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也認為,無論民主黨還是共和黨執政,美國對中國的基本定位和對華政策的基本邏輯短期內不會改變,但從更長的周期來看,中美戰略博弈也呈現階段性的特徵。他認為,未來美國可能認為對中國的遏制打壓沒有達到效果,且對其自身利益也犧牲太大、難以為繼,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對華政策也會有調整。

明年中國整體外交環境會有顯著改善

吳心伯還指,明年大國關係有三個看點。第一,中美進入新一輪博弈,戰略上挑戰很嚴峻,但戰術層面存在一些機遇。第二,圍繞結束俄烏衝突,美俄關係會發生鬆動和調整。第三,中國與其他大國的關係會迎來機會,中國整體外交環境會有顯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