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正逐步復甦,各項基建上馬及刺激經濟措施齊發,惟本地人力供應追不上市場需求,除了有礙復常步伐,亦有機會損害本港長遠競爭力。參考特區政府早前估算本港未來五年勞動力短缺問題嚴峻,推算2028年勞動力缺少18萬人。有學者認為,本地人手短缺原因多,如受香港整體人口結構呈老化,以至本地某些行業出現資源錯配等,建議政府為本地人力短缺問題進行深度分析,並考慮就特定產業適當地輸入外勞,長遠可考慮從城市規劃出發,如將香港「界線」北移等。

恒生大學市場學系助理教授鄺家麒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現時本港出現勞動力短缺問題,原因之一是工種錯配。以建造業為例,時下不少年輕人選擇攻讀商科等相對受歡迎科目,令本地工科生的供應不足,加上部分人亦不願意入行等,他建議可考慮向內地適當地引入人才,解決目前人手不足問題。

長遠需做好人口規劃培訓

鄺家麒亦認為,目前香港的人手短缺並非建造業獨有,而引入外勞亦有機會影響本地人的飯碗,故他建議政府先為本地人力短缺問題進行深度分析,必須確保輸入外勞的產業的確正面對嚴峻的勞動力短缺問題,而不要盲目追求輸入外勞的數字,迎合某些行業的訴求。長遠而言,本地需做好人口規劃及培訓,確保本地人才供應。

參考2023年全港人口統計,本港年齡中位數升至超過46歲,面對本地高齡化等社會人口結構問題,不少市場人士憂慮日後本地勞動力短缺問題將更趨嚴峻,鄺家麒則認為香港既然屬粵港澳大灣區的一部分,未來可考慮研究將香港「界線」北移。他解釋,有關建議可參考澳門從珠海等地引入勞工模式,因應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的便利,未來可考慮放寬在港工作的外勞,放工後可返深圳等城市,從而把居住相關負面影響降至最低,亦有助解決本港迫在眉睫的勞動力短缺問題。

勞福局上月發布「2023年人力推算」報告,推算2028年勞動力缺少18萬,其中「熟練技術人員」將尤為短缺,料將有約6萬空缺。倘以產業劃分,建造業料最缺人,將現4.5萬至5.5萬個空缺,然而香港人手短缺非建造業獨有,其他行業普遍亦有人手短缺情況,如以「八大中心」計算人手,則最缺科技、人工智能等人才。 ●香港文匯報記者 馬翠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