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民在大馬士革倭馬亞廣場與反對派武裝一起慶祝。 法新社

香港文匯報訊 據親敘利亞反對派媒體周一(12月9日)報道,敘反對派授權「敘利亞救國政府」的巴希爾,組建敘利亞過渡政府。美國《華爾街日報》分析指出,敘變天衝擊中東局勢,標誌着中東格局重新洗牌,對中東乃至全球地緣政治格局力量平衡影響深遠。各國普遍擔心敘出現權力真空、動盪局面持續,預計政權過渡是否有序、敘各派別能否避免進一步衝突,都將決定後續事態發展,「在敘利亞這樣一個暴力持續的國家,任何地緣政治得失可能都是短暫的。」

或導致庫爾德人壯大

路透社分析,敘利亞總統巴沙爾政府崩潰,對伊朗的影響力造成重大打擊。於伊朗而言,巴沙爾政府倒台意味其失去中東地區針對以色列的「抵抗軸心」主要盟友,伊朗也失去與黎巴嫩武裝組織真主黨連接的重要陸地通道。俄羅斯同樣受到衝擊,該國在敘利亞地中海沿岸重要的海軍和空軍基地面臨更多不確定性。

土耳其因支持反對派武裝沙姆解放組織(HTS),被普遍視為今次「幕後贏家」,成為敘利亞最強大的外部力量。不過土耳其前外交官、伊斯坦布爾智庫Edam負責人烏爾根分析,「敘利亞政治統一局面瓦解,可能導致庫爾德人勢力進一步壯大,得到來自美國和以色列的更多支持。」

至於以色列,分析相信該國將受益於「抵抗軸心」實力削弱,但以方擔心在土耳其支持下,敘利亞可能誕生新的遜尼派伊斯蘭政權,不排除與以色列爆發更多衝突。

《華爾街日報》也指出,曾為敘利亞反對派武裝提供資金的沙特阿拉伯和卡塔爾等中東國家,也在研究如何確保巴沙爾政府倒台不會引發新一輪政局動盪,尤其要避免重蹈伊斯蘭國(ISIS)等極端主義運動復甦的覆轍。

卡塔爾首相阿勒薩尼就敘局勢表示,現時各國迫切需要為敘利亞的事態發展制訂政治框架,「我們擔心的是,這將令我們回到內部暴力甚至內戰的循環之中,威脅敘利亞的國家和領土完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教授納斯爾認為,阿勒薩尼此番表態是希望俄羅斯、伊朗和土耳其,能夠就敘利亞局勢走向達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