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一簽多行」實施一周 內地逾三萬人次持此簽註赴港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石華、李望賢 深圳報道)7日,深圳「一簽多行」實施一周。香港文匯報記者從深圳邊檢總站獲悉,從12月1日截至7日17時,超80萬人次內地旅客經深圳各口岸赴港,同比去年該階段增長26%,環比上個月該階段增長10%,其中,持用「一簽多行」簽註旅客超3萬人次。「微笑服務增多了,港人的普通話更好了。」隨着香港服務整體升級和「一簽多行」的實施,深圳市民赴港體驗有了顯著提升。同時,赴港遊消費習慣也在悄然改變,輕量化的購物方式成為新趨勢,手提袋代替行李箱成為赴港購物的新風尚。
「我沒想到店家會主動跟我打招呼,還跟我聊了很多他對深圳的印象,這在以前根本不敢想的。」深圳市民趙先生表示,4日晚上他跟香港朋友在牛頭角港鐵站附近餐廳吃飯,店家在得知他從深圳來後很熱情,普通話交流也很順暢,跟在深圳用餐服務是一樣的感覺。
遊客:服務質素有所提升
一周以來,香港服務的整體提升讓深圳市民感受最為深刻,尤其是在細節方面。5日下午,宋先生受朋友所託,來到上水購買一款泰國的青草藥膏,或許因種類稀缺,詢問了幾家藥店均被告知無貨,店家真誠地說了一句「不好意思」,並給出了可能有該藥的店家地址和路線。
跟宋先生一樣,被服務細節打動的還有李小姐。「我周三(4日)路過沙田時,被一家化妝品店的店員熱情邀請到店裏,試了半個多小時的眼霜和粉底液,在這期間店員一再強調不買沒關係。」李小姐表示,她被店員的熱情打動,最後還是購買了化妝品,店員還貼心地跟她加了微信,並表示關於美妝方面的問題可隨時諮詢。
李小姐表示,赴港遊消費習慣已有所改變,以往熱衷購買名牌手袋、電子產品,還有日用品,經常拉着滿滿一行李箱。疫情之後,許多消費品習慣於線上下單,無需特意到香港購買。但她認為,香港潮流設計比較前衛,一些創意產品小巧精緻也很吸引。「赴港一趟,主要買的都是方便攜帶的商品,比如化妝品、小飾品、特色零食等,一個手提袋就足夠了。」
深圳多措分流助通關更快捷
「一簽多行」恢復後,深圳市口岸辦與邊檢、海關部門共同研判口岸流量增長趨勢,約請香港特區政府保安局、運輸署等多個部門以及跨境旅遊、跨境勞務服務、深港接駁巴士企業代表共同研商,做到提前掌握跨境旅遊團組、兩地工作通勤人員規模信息,加密口岸運輸巴士班次,制定了瞬時大客流的安全管理方案,做好迎接「一簽多行」實施後客流增加的準備。
目前,深圳口岸多部門已經在深港往來7個熱門陸路口岸全面檢查升級查驗設備,增派一線人員力量,執法人員加配了移動式、手持式查驗終端,同時在手機端推出「i口岸」小程序「實況直播」功能,方便旅客在線查詢口岸的運行情況,自主選擇排隊較少的口岸,提升旅客通關體驗。
深圳市口岸辦表示,近來,羅湖區南湖街道辦調配增加力量服務維護出入境旅行團組秩序,蓮塘街道辦在旅客集中點最近的位置增加建設了公共洗手間,科學男女廁位比例,化解旅客排隊。為了解決蓮塘口岸流量瓶頸,羅湖區政府正在與深圳市口岸辦配合,設計為旅客增加一條更為寬敞的通行通道。南山區深圳灣口岸的深圳地鐵13號線擬於年底開通運營,擬運營時間與市軌道交通線網保持一致,為6時30分至23時,將極大便捷使用公共交通的旅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