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明)新任特區政府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就任翌日,即以局長身份出席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會議,匯報各項鐵路項目進展。她表示,未來會以技術創新和政策創新思維,廣納內地、本港和海外新科技和技術,為鐵路項目提供重鐵以外的選擇,並盡量壓縮相關程序。對南港島線(西段)採用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取代原有重型鐵路方案。她強調,採用高架橋形式興建可壓低成本四成,具成本效益,並會採用膠車轆的輕型鐵路,令噪音影響較重鐵低。

在各鐵路項目當中,初步走線長約7.5公里的南港島線(西段)將途經香港仔、華富、數碼港和薄扶林一帶,服務該區約13萬居住人口及約5萬就業者,沿線地勢起伏。由於重型鐵路爬升能力有限,故確認採用中運量的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替代原有重鐵方案,並主要在專屬高架橋上行走。而瑪麗醫院至香港大學的一段路線,由於地勢陡峭,部分走線會採用隧道設計,預計2025年內開展詳細規劃設計,並爭取2027年開展前期建造工程。

剛上任局長的陳美寶在回應議員提問時,顯得十分熟書。會上,多名議員關注南港島線(西段)以高架橋形式興建對居民的影響。民建聯議員陳學鋒擔心高架橋的走線靠近民居,影響景觀及有噪音,希望局方先諮詢意見。工程界議員盧偉國就期望局方盡快公布新系統的走線,讓居民有足夠時間反映意見。

噪音或較重鐵低

陳美寶表示,採用高架橋形式亦因要考慮成本效益,「用高架一般而言比地底能壓低成本約四成,所以在我們做鐵路時,具成本效益也是一個重要因素。」至於議員擔心噪音問題,她則表示若採用一些較輕盈如膠轆等新智慧綠色交通系統,評估噪音可能會較用重鐵為低,且霸佔的路面空間亦較重鐵少。

東涌線延線、屯門南延線和小蠔灣站的工程已於去年相繼展開,整體進度符合預期,分別預計於2029年及2030年竣工;北環線主線建造工程預計明年開展,目標於2034年竣工。洪水橋站今年4月會開展前期工程,港鐵公司正進行建造工程合約招標程序,主要工程即將開展,預計2030年竣工。陳美寶表示,未來兩年至五年工作繁重,包括已開工和規劃中的項目,以及不少新鐵路項目正醞釀,期望可以提速提效,會盡量壓縮規劃、設計和施工時間。

有議員關注到多項鐵路工程同時推進,港鐵單靠鐵路加物業發展模式未必取得財務平衡。「實政圓桌」議員田北辰就認為要靠政府發債。陳美寶表示不會發債,指項目推展年期有相當長度,不能因為目前的樓市情況就推斷日後估算或財務安排一定有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