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盧靜怡 中山報道)4日,「同心築夢·共謀發展」粵港澳媒體灣區行聯合採訪團一行來到中科中山藥物創新研究院(簡稱「中山藥創院」)。深中通道通車後,灣區「一小時科研圈」逐漸成形。中科中山藥物創新研究院距離新中山客運口岸僅10分鐘車程左右,與港澳往來比較便利。中科中山藥物創新研究院黨政辦副主任左小媛告訴採訪團記者,研究院成立以來,與香港和澳門合作密切。她說,研究院已經與香港理工大學、澳門大學和澳門科技大學等高校建立了初步合作機制,包括科研項目對接、博士生聯合培養以及儀器設備共享等。
走進中山藥創院,一座座以玻璃幕牆裝潢的實驗樓和人才公寓氣派十足。當香港文匯報記者走入研究院地下一樓的核磁技術中心時,看到有多台核磁共振波譜儀正在運作,其中一台還是廣東省首台800 MHz高場核磁譜儀,幾名研究員正在操作譜儀設備,現場科技感十足。
共享大型科研儀器 緩解港澳科研壓力
左小媛告訴記者,目前研究院擁有價值約6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大型科研儀器設備,包括廣東省最尖端的800兆核磁共振波譜儀。她透露,這些設施不僅為研究院49個課題組提供支持,也通過廣東省大型科學儀器設施共享平台向粵港澳地區開放,幫助緩解香港和澳門高校在科研資源和土地成本上的壓力。
「因為生物醫藥學科涉及一些科研交叉方向的研究,我們的儀器、技術比較充足,在滿足院內測試的同時,也可以對院外共享。我們可以接收包括來自香港的院外樣品來測試。」左小媛說,香港理工大學就曾多次造訪研究院,十分認可研究院的科研條件。
港理工已進駐 開展創新成果轉化合作
「香港和澳門的科研成本非常高,無論是土地租金還是試劑耗材的費用,都遠高於內地。相比之下,我們的科研條件和成本優勢吸引了不少港澳高校一同合作研發。」左小媛說。據介紹,中山藥創院建設了約3萬平方米的孵化空間,已吸引多家企業進駐。香港理工大學今年下半年亦已經進駐中山藥創院孵化器,在創新成果轉化等方面開展合作。
香港文匯報記者另外了解到,香港理工大學已經簽約在中山建設香港理工大學中山技術創新研究院。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此前告訴媒體:「香港理工大學特別重視研發,亟需把科研成果轉化出去,然而香港受到物理空間、產業基礎和市場的限制,因此我們在尋找新的發展機遇,這是我們來中山的一個原因。」
合作培養博士生 專注科研享有資助補貼
此外,左小媛介紹,研究院目前正在與港澳高校合作培養博士生,這些學生可享受由研究院和當地政府共同提供的資助。
例如,中山翠亨新區為聯合培養的博士生提供每月3,500元的生活補貼,保障學生在研究院兩年的培養期內專注科研。
採訪團隨後來到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據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工作人員介紹,明陽產品已服務超過40個國家和地區,全球交付海、陸風電機組近20,000台,在全球海上風電領域創新排名第一,2023年全球海上風電新增裝機量排名第一。該工作人員表示,公司在人才交流和產品市場開拓方面與港澳一直保持緊密的合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