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江鑫嫻 北京報道)憲法不是冰冷條文,而是鮮活力量。除了參加素養比賽外,香港隊派出四名選手參加了演講比賽的角逐。在準備的講稿中,她們以親身經歷和學習感悟,深情闡釋了憲法精神及其同香港的緊密聯繫。雖未晉級決賽第二輪,但一篇篇或充滿力量、或感人肺腑的演講稿,都來自選手們的親身經歷與學習感悟,影響和帶動更多人感受憲法的溫暖,維護憲法的權威。

聖保羅男女中學的潘浠淳以「憲法照亮前路,以法治建構家園」為主題,詳細闡述了憲法對個人權利的保障,以及對文化遺產和國家安全的守護。她講述了一位行動不便但夢想堅定的朋友的故事,認為憲法對殘疾人士的權利保障,為該群體提供了公平、不受歧視的環境。

她並表示,每當農曆新年,家人團聚共享盆菜,這一傳統不僅體現了家族的凝聚力,更是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憲法明確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確保了像盆菜這樣的非遺不會因時光流逝而消失。

在比賽現場,潘浠淳還提到了今年中央政府贈港的一對大熊貓。這位特別的「家人」此前一度面臨生存危機,正是憲法對稀有動植物的保護規定,使大熊貓等稀有動物得以在大自然中茁壯成長。最後,她闡述了憲法對國家安全的保護。在她看來,憲法如同大家庭的守護者,默默守護着每一位成員。

中華基督教會蒙民偉書院的張英姿以「飲水思源報國恩,弘揚憲法勿忘本」為題,講述了香港與祖國之間的深厚情感,以及憲法在保護生態環境和水資源方面的重要作用。

她回顧了香港曾經歷的水荒困境,並感慨於中央政府的支持和東江水的輸入使香港得以擺脫困境。同時,她強調了憲法在生態環境治理中的基石作用,以及國家對改善生活環境和防治污染的決心。

盡責護國安 「是港同胞共同責任」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附屬小學的李昊鳴在演講中指出了國家安全與家庭安寧的緊密聯繫。她表示,憲法為香港提供了強大的後盾,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設立,以及基本法和「一國兩制」的方針都是以憲法為依據。此外,她還引用了林則徐的詩句「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表達了她對國家安全的深刻理解和堅定信念。

「『有國才有家。』香港是我的家園,維護國家安全,是香港同胞的共同責任。」李昊鳴表示,作為香港的「憲法和基本法學生校園大使」,將積極宣傳國家安全,為香港的繁榮穩定貢獻自己的力量。

香港城市大學的陳奕礽以「漫步香江,與憲法同行」為題,分享了自己從內地到香港學習法律的經歷,並深入探討了憲法與香港基本法之間的緊密聯繫。她認為兩者具有母子關係,體現了價值與原則上的一致性。而香港基本法第二十三條能成為社會穩定和發展的基石,也源於對憲法原則的遵循與發揚。

她表示,隨着法律的逐步完善和社會共識的形成,香港在國家安全和個人自由之間找到了新的平衡點。這一平衡不僅反映了憲法所倡導的法治精神,更體現了對公民權利與國家利益的雙重保護,為香港的未來發展注入了持久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