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具長20米、高8米的汝陽黃河巨龍「骨架」佇立在挑高的大廳裏,走進一旁的「恐龍產房」展廳,各種圓形、長形、棱柱形等形狀不一的恐龍蛋化石密密麻麻地堆積在地上,一塊不起眼的「石頭」上無法辨認形狀的印記竟是來自7,000萬年前的恐龍足跡……海外華文傳媒合作組織2024廣東高質量發展采風團1日來到河源市博物館(河源恐龍博物館),在「恐龍之鄉」河源探秘華南地區的神奇古生物文化。
博物館冀與港開展研究交流
河源市博物館(河源恐龍博物館)副館長蔣安春介紹,河源擁有恐龍蛋、恐龍骨骼和恐龍足跡三位一體的恐龍化石資源,在世界範圍也屬罕見。
今年10月,香港首次出土了恐龍化石,經初步認定屬於白堊紀時期。蔣安春說,河源也注意到香港新發現了恐龍化石,此前與香港雖然已有「學在中華」青少年研學等合作交流,但在專業恐龍研究交流方面還未建立起正式的合作機制,「無論研究方向是地質底層,還是恐龍蛋種屬,都要根據香港的研究成果來判斷它對整個華南地區的古生物學和恐龍學有怎樣的影響,我們都希望接下來可以有機會多做些交流和合作。」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紫妍、田欣妍 河源報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