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夢瑤(左一)團隊已成功開發設計並合成了一種新型抗糖口服肽,可以低成本生產,並用於治療II型和I型糖尿病。 受訪者供圖
●吳夢瑤團隊來自香港賽區,其項目在博創大賽中獲得創新賽銀獎。 香港文匯報記者李紫妍 攝

正與內地企業接洽 對落地轉化信心足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紫妍 廣州報道)「智薈灣心,博創未來」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博士博士後創新創業大賽(下稱「博創大賽」)25日在廣州南沙落幕。本屆大賽新設立創新賽、創業賽和揭榜領題賽三大組別,共決出特等獎、金銀銅獎、優勝獎等項目110個,總獎金高達1,020萬元(人民幣,下同),是第一屆大賽獎金總額的3倍。其中,來自香港賽區的項目《一種針對I型及II型糖尿病的新型抗糖口服肽的研究與開發》獲得創新賽銀獎。項目負責人吳夢瑤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此次獲獎大大增加了他們對研究落地轉化的信心,目前也在與多家企業接洽轉化事宜,希望能早日落地大灣區。

大賽並同步舉行成果轉化對接會等系列活動,一大批項目現場達成意向簽約合作,總金額達23.18億元。

吳夢瑤博士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如今是廣州大學的在站博士後,為了推動研究成果的創新轉化,她和研究團隊在香港理工大學成立了初創公司MaestroClin Limited,並與廣州大學合作組成團隊參賽。她介紹,其團隊已成功開發設計並合成了一種新型抗糖口服肽,可以以低成本生產,並用於治療II型和I型糖尿病。並且,與市面上已有的抗糖藥物相比,該肽可以在胃腸道中被吸收,從而實現口服治療,具有更好的患者體驗和更高的治療依從性。此外,該產品具有可低成本生產的優勢,具有價格競爭力,可以在中低收入國家的市場上佔據一定的份額。

逾370港澳博士參賽 轉化需求強勁

「我們是純科研的團隊,沒想到能拿到銀獎,非常開心和驚喜,這讓我們對這個項目最終的落地轉化更有信心了。」吳夢瑤和團隊成員羅德豪表示,得益於香港理工大學的政策和平台支持,他們才能帶着科研成果來參加此次比賽,希望能將項目推介給更多公司,獲得相關支持。他們介紹,目前已有幾家內地公司在和團隊洽談落地事宜,他們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優化項目成果。她表示,獲獎後,大賽將為其提供8萬元獎金,如果最後該項目落地廣州南沙,則可以另外申請8萬元支持資金。「我們也希望能利用大灣區的政策、資源優勢,幫助項目盡快落地,南沙的扶持政策很多,我們也在這裏尋找機遇。」

122項目與41單位簽約 涉新能源等7領域

包括上述項目在內,共有5個香港項目入圍本屆博創大賽決賽,而整個港澳賽區有191個項目、460多人報名參賽,其中博士超370名,同比增長10%,顯示出港澳地區博士博士後科研成果轉化需求強勁。創新賽組別評審、魯般科創創始合夥人鄧力文對大賽中的港澳及海外項目印象很深刻,他表示港澳項目都很有自己的特點,往往在其擅長的賽道領域都做出了出類拔萃的成績,通過博創大賽走進來是第一步,將來還要匹配和銜接好灣區及南沙的優質供應鏈和製造能力,完成進一步的落地,取得更務實的進展。

決賽期間,大賽同步舉辦了粵港澳大灣區博士博士後成果展示、人才招聘、大賽項目成果轉化對接會、「香江學者計劃」學術年會等活動,推動一大批科研成果在「開花結果」。據初步統計,大賽上共有122個項目,與來自13個地市的41家單位達成(意向)簽約合作,涵蓋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與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7個領域,合作簽約總金額達23.18億元。其中,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的人工智能博士伍浩及團隊現場與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科創成果轉移轉化基地進行了簽約,伍浩表示,學校和南沙都為初創公司創業轉化成果提供了很大力度的支持,例如專利轉化的優惠政策、「港人港稅」稅收優惠政策等,都對促進進一步創業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