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莉 浙江報道)在千年銀杏旁的書吧裏,收藏着幾十年前的老式收音機、首飾盒和煤油燈;木頭和紅磚搭起來的文藝小屋中,碼着整整齊齊的柴火;走在鄉間小道上,隨處可以見大型裝置藝術作品、展覽館、木工坊相映成趣……21日,香港新聞聯采風交流團一行來到了浙江寧波城楊村,這個通過藝術賦能,從落後小山村成為「網紅打卡村」的千年古村落,引得團員們嘖嘖稱讚,「綠水青山,景美民富,看到了浙江共同富裕的發展之路。」
2020年,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的師生來到城楊村,帶領村民花費了兩個月的時間,編織了一頂直徑達6米的巨型竹編「農夫草帽」,從此這個曾經沉寂的千年古村落開始發生了巨變。師生們還把村裏的木匠、泥匠、漆匠等能工巧匠集結起來變身「藝術家」,對村裏的公共空間、閒置地塊、便民設施進行改造。在沒有大投入的情況下,整個村莊煥然一新,遊客也是絡繹不絕趕來「打卡」,村民就在家門口經營起各類餐飲、農特產品、手工藝品、農家樂,生意和日子越來越紅火。
海歸姑娘回村開麵包店 日售300個
「我們的麵包是用柴火窯烤出來的,特別鬆軟。」店主朱芷怡是一位從意大利留學回來的準「00後」,她一邊熱情地邀請團員們試吃,一邊說,「我之所以選擇來這裏創業,就是看中了城楊村的好風景,而且村裏對年輕人創業還有很好的幫扶政策。現在很多人都通過小紅書、抖音等平台了解城楊村是一個藝術村,漂亮又出片,所以來村子裏遊玩的客流量不斷增加,我們的生意也越來越好,一天大約能賣出300個麵包。」
她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店名「e la vita」在意大利語的意思是「這就是生活」,也是希望為古老村落帶來新的生活方式。同時,她坦言:「其實一開始,我也沒想過自己會成為鄉村振興的一員,但後來想想,我們這家店也確實帶動了部分人流量來村裏買麵包順道遊玩一下。這也讓我覺得開這家店變得更有意義。」
城鄉平衡發展 見證「共同富裕」
「小小的一個鄉村能把每個村民的積極性都調動出來,每個人都愛護鄉村,把生態環保和經營管理結合起來,我覺得這個非常難得。」香港新聞聯副主席、灼見名家社長兼行政總裁文灼非說,「這裏不僅有綠水青山,而且還發揮好每個人的聰明才智,做麵包做得好可以賺到錢,做咖啡做得好可以開分店。這一點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明報記者陳灝也表示,在這裏看到了真正的「共同富裕」。「早就聽說浙江城鄉發展很平衡,就算在農村,村民的生活也很富裕,今天確實親眼看到了。」香港中通社記者譚暢更是用吳冠中畫中的水墨江南來形容城楊村:「整個村子看起來就像是一幅畫。周末和家人、朋友來這裏度假休閒,享受慢節奏的生活,一定非常愜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