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智英外力聯繫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葛婷)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被控串謀勾結外力危害國安等罪,於去年12月18日開審;三名法官今年7月裁定黎智英表證成立。案件押後至昨日展開第九十三日審訊,黎智英出庭自辯。辯方就黎智英的外部政治聯繫提問,黎智英承認與不少英美政治人物有聯繫和會面,更曾捐款給美國的智庫以及英國反華組織「香港監察」,又透過「香港監察」負責人聯絡末代港督彭定康。黎亦承認在台灣和民進黨的蔡英文有會面,他還依蔡英文的請求,引薦與美國智庫有聯繫的美國前官員給蔡英文認識,助蔡打探時任特朗普政府對台的態度。

控方曾在審訊時展示黎智英的「外力聯繫圖」,顯示其外部政治聯繫,在英國方面包括「香港監察」負責人Benedict Rogers (羅傑斯)。辯方大律師關文渭昨日問黎智英如何認識羅傑斯,黎稱不記得,稱兩人其後相約在倫敦見面,因為他認同「香港監察」的理念,遂向「香港監察」捐款兩萬英鎊以表支持云云。

送錢羅傑斯 聯繫彭定康

至於英國上議院議員奧爾頓勳爵(Lord David Alton),黎稱在倫敦與對方曾見過一次面。奧爾頓勳爵帶他到英國國會,之後兩人曾茶敘。奧爾頓勳爵於2019年11月往香港參加區議會選舉「監選團」,兩人曾在酒店見面。

談到由反華政客組成的「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黎智英稱不知道IPAC是何組織,又稱在法庭上才知道IPAC的存在。黎聲稱,他只將IPAC創辦人裴倫德(Luke de Pulford)發來的文章轉發給副社長陳沛敏。裴倫德是奧爾頓勳爵助手,聯絡他的「唯一目的」就是發表文章。

就黎智英和末代港督彭定康的關係,黎稱對方視他為「朋友」,兩人香港回歸後曾見面,但兩人沒有直接聯絡,只是透過羅傑斯或陳方安生聯絡,以免被彭定康拒絕其要求時感到尷尬。

在美國方面的聯繫,包括了多名鼓吹反華者,其中有《華爾街日報》編輯 Bill McGurn 及前美國駐港總領事郭明瀚(James Cunningham)。黎稱,他與McGurn 都是天主教徒,對方是他的 「教父(Godfather )」,已相識多年。他與郭明瀚同樣是認識多年的朋友。

特朗普馬仔薦黎見彭斯

控方指,黎智英的外力政治聯繫還有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黎稱他從未與特朗普會面,亦沒有任何接觸。至於時任美國副總統彭斯,黎承認2019年中在華盛頓與對方會面,相信是由特朗普團隊中人介紹。他當時透過助手Mark Simon 與時任美國國務院資深顧問惠頓(Christian Whiton)聯繫,原安排他與議員會面,抵美後才得悉彭斯想與他會面。

黎智英確認當時與時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會面。黎稱,他和蓬佩奧助手Mary Kissel相識超過10年,她離開香港後先到任職專欄作家,其後才任蓬佩奧顧問。

黎智英承認曾在台灣與時任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John Bolton)會面,又稱不認識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但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與佩洛西是多年朋友,2019年10月他與李柱銘及佩洛西會面。

黎智英亦承認與前美國陸軍副參謀長基恩(Jack Keane)及美國前國防部副部長伍夫維茲(Paul Wolfowitz)有聯繫。黎稱與基恩在聚會認識,伍夫維茲則是他到緬甸投資時聘請的顧問,他2013年兩度向伍夫維茲支付7萬至8萬美元,2014年至2016年三度支付一萬多至兩萬多美元,2017年則支付3,500美元。黎聲稱向對方付款均涉及緬甸投資事宜,而非用來影響美國對中國大陸或中國台灣的政策,又稱從沒向美國政治人物捐款,只曾向美國智庫及宗教組織捐款。

黎向蔡英文「推介」前美軍高官

在台灣方面,控方指黎智英聯繫人有民進黨的蔡英文和陳菊、中華文化總會副會長江春男。黎稱,因為打算成立《台蘋》首次到台灣時便認識蔡英文。蔡上台後兩人再會面,會面是透過蔡的「左右手」江春男安排,江是作家,亦為台灣《壹週刊》專欄作家。

黎智英承認他將基恩及伍夫維茲介紹給江春男,因為當時蔡英文透過江春男稱,希望了解當時的特朗普政府對台灣的態度。

黎解釋,由於他與蔡不時談及美國政策,蔡知道他支持特朗普,亦認識美國智庫人物,而基恩及伍夫維茲與美國智庫有聯繫,相信兩人有方法聯繫特朗普政府,故把他們介紹予蔡及江。

黎智英再次否認要求外部聯繫的政治人物影響外國對華政策,也沒有要求過他們對中國以至香港特區採取行動云云。

稱經「教父」識Mark Simon 黎認「佔中」後「企前咗」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葛婷)黎智英昨日在接受辯方盤問時,對多名控方從犯證人的指證均矢口否認,例如時任《蘋果日報》社長的張劍虹供稱2014年之前,《蘋果日報》主力娛樂、「狗仔隊」新聞,2014年之後更加關注政治。對時任副社長陳沛敏供稱黎智英在非法「佔中」後「喺社會運動企前咗」,黎表示同意,亦承認在2014年非法「佔中」中因非法集結首次被捕。

控方證人楊清奇早前在庭審時指,黎在2018年10月談及時任美國副總統彭斯在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發表了對華政策演講,並引述黎認為「美國係反枱」,帶領日本、西方國家改變對華政策,「美國趁住中國弱勢嗰陣落井下石」,並認為黎智英的政治立場當時開始變得激進。黎在庭上稱,不知道為何楊有這樣的印象,稱自己很少和楊說話,也幾乎沒有在其版面上寫任何專欄。

經Mark Simon泵水「泛民」

對黎智英助手Mark Simon,黎智英稱,他透過《華爾街日報》編輯Bill McGurn 認識Mark Simon。黎解釋,2013年至2020年間向Mark Simon存入1.18億港元,是因為Mark Simon需為他處理其他買賣及其個人業務事宜,又確認曾透過Mark Simon捐款予香港的政團,包括民主黨、公民黨及「長毛」梁國雄,但他稱從沒有捐款予海外政黨。捐款給美國智庫,是因為認同他們的理念。他稱自己從來不是政黨成員,他視自己為生意人,亦是「社運」人士,因為他曾參與及支持社會運動。

黎智英在香港國安法實施後仍在網上直播節目《Live Chat with Jimmy Lai》,辯方問黎如何邀請外國受訪者,黎智英稱當時Mark Simon已離港赴美,有受訪者接觸Mark Simon,或是Mark Simon接觸他們,再由Mark Simon 安排好再透過 WhatsApp告知黎智英。

《蘋》前高層早前指證黎智英涉「獨」方針

撐「港獨」和暴力

黎智英:

聲稱《蘋果日報》選擇或邀請寫手時,不容許有「港獨」、「台獨」的主張。他反對鼓吹「港獨」,亦反對暴力。

控方證人:

《蘋果日報》前主筆兼論壇版主管楊清奇早前供稱,時事評論員桑普曾偶爾以自由撰稿人身份向《蘋果日報》中文版論壇版投稿。在修例風波期間,時任《蘋果日報》副社長陳沛敏替黎智英傳話,建議找桑普在論壇寫文章,而他已反映了桑普的寫作角度比較激進,包括支持「港獨」等。

陳沛敏供稱,2019年7月立法會暴動後,黎智英指示要讓市民支持「抗爭」,以及體諒年輕人衝擊立法會的行為,並曾發訊息詢問泛民有什麼善後工作可令抗爭持續。《蘋果日報》記者原本都會本能地採訪衝擊立法會事件,在黎智英下達指示後,記者帶着動機去採訪,令市民繼續支持「抗爭」。

干預編採政策

黎智英:

否認透過「飯盒會」下達編採指示,不干預編採工作,又稱《蘋果日報》沒有編採政策,但確認他曾就兩件事下達編採指示,一是要求推「一人一信救香港」行動,希望美國時任總統特朗普出手阻止香港國安法通過,二是指示張劍虹將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與時任美國副總統彭斯會面的新聞「做到最大效果」。至於叫《蘋果日報》國際組不要針對特朗普,黎稱,他不視此對話為指示,只是建議,又稱其管理風格並非強迫他人。

控方證人:

前壹傳媒行政總裁兼《蘋果日報》社長張劍虹早前上庭作供指,黎智英是壹傳媒的最高領導人及最高決策人,也是《蘋果日報》創辦人,《蘋果日報》的編採政策是由黎智英親手制定。自2014年非法「佔中」開始,黎智英積極參與《蘋果日報》編採政策,《蘋果》成為反政府和對抗中央的報紙,管理層也一直跟此方向經營報紙。2019年發生修例風波,黎智英指示高層透過《蘋果日報》推市民上街搞「抗爭」,並尋求西方國家對抗和制裁中央及特區政府。黎智英亦曾發訊息叫國際組不要針對特朗普。

張劍虹稱,《蘋果日報》社長要確保《蘋果日報》編輯方針符合黎智英的編採政策。黎智英負責舉辦「飯盒會」,會與其他《蘋果日報》高層討論及指示《蘋果日報》的出版方針。控方證人、前《蘋果日報》副社長陳沛敏作供時,被問到如何跟從黎智英指示行事,她形容黎作風「比較強勢」,十分堅持自己的做法,故「不認為自己有權說不」。若是黎所重視的新聞,會指示員工「做到最大」,故她基本上都會聽黎的指示行事。

外交部:堅定支持港依法護國安

香港文匯報訊 有個別國家的議員和外交事務專家前日簽署一封公開信,對黎智英被監禁「表達關切」。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昨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表示,香港是法治社會,有法必依、違法必究是基本原則,任何人都不能打着「自由」的旗號從事違法活動並企圖逃脫法律制裁。黎智英是反中亂港事件的主要策劃者和參與者,是反華勢力的「代理人」和「馬前卒」。香港特區政府依據香港基本法和香港國安法維護國家安全,於法有據,於理應當,無可指摘。香港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程序公平公正,庭審公開透明。中國中央政府堅定支持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依法懲治各類危害國家安全的活動,堅決反對個別國家借有關司法個案干涉中國內政、抹黑和破壞香港法治。

責任編輯: 梅琬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