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合作區擬建跨河行人橋連接港深園區便利人員日常跨境流動。圖為入駐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的城大福田研究院高時空分辨電鏡項目組在進行科研工作。 資料圖片

孫東:河套合作區擬建跨河行人橋連接港深園區 設無感通關便利人員過境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楊盈盈)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的特殊地理位置及角色,為香港與內地提供了打破制度限制的絕佳機會。香港特區政府昨日發表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發展綱要》(簡稱「發展綱要」),特別以打造制度與政策創新的試驗田為重點方向之一。特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在發布會上表示,特區政府會在「一國兩制」的基礎上,以「產業導向」及「以人和企業為本」為原則,與國家相關部委積極探索創新性的政策,推動河套香港園區成為「國內境外」的特殊地區,為在河套香港園區落戶的企業和工作人員提供包括人流、物流、資金流和數據流的便利措施。例如建設兩條跨河行人橋,針對往返港深兩地的創科人員,實現「無感通關」,及透過綠色通道、白名單等機制促進物資流動。

孫東表示,在人員流動方面,發展綱要表明港深兩地政府會在河套合作區東西兩側分別建設跨河行人橋,直接連接兩個園區,以方便港深兩地園區的創科人員頻繁的日常跨境流動,確保兩地園區人員交流暢順。

由於河套合作區將以「一區兩園」的模式運作,日後將有科研人員每日「早出晚歸」往返港深園區,孫東表示,將建立實行創新性的便利通關模式和設施,容許兩地園區的特定人員便捷過境,例如以預先登記模式,並輔以科技手段把往來兩地園區的時間大幅縮減,從而實現「無感通關」。

孫東強調,河套跨境通道只會對深港兩園區及相關人員開放,而到港的深圳園區人員亦可自由經香港園區進出香港其他地方,逗留期限則會依據香港的相關法律法規去執行。

藉白名單等機制簡化科研物資出入程序

在物資流動方面,孫東表示,為方便進行產學研活動,深港合作區內需要確保科研要素能暢通流動。發展綱要提出利用綠色通道、白名單等機制,並輔以科技手段,簡化科研物資和設備進出兩地園區的出入境手續和審批程序,確保用於研究或試驗的內地資源(包括人類遺傳資源材料和臨床生物樣本等)在安全可控及受監管的情況下跨境到河套香港園區內存放、使用和處理。

在跨境資金流動方面,為助力有意出海的內地創科企業依託香港拓展國際市場,從而讓河套合作區成為設立國際總部或環球科研中心的重要據點,孫東表示,特區政府會用好河套香港園區的「國內境外」特殊地利優勢,與國家積極探討便利落戶河套香港園區的內地企業跨境調撥資金的措施。

擬「點對點」傳送內地醫療數據存至港園區

因應河套深港兩園區的數據流動,發展綱要提出,符合國家數據安全法律法規及風險可控前提下,特區政府會進一步擴大內地科研數據跨境至香港園區,供園區內企業和機構使用,有助回應業界對科研數據的特定跨境業務需求。在臨床試驗相關的內地醫療數據方面,特區政府正與內地有關方面積極探索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利用科技手段保障,如建立「點對點」數據傳送,輔以其他安保措施,實現內地醫療數據跨境至香港園區內存取及使用。

孫東表示,會建立既安全又便利數據流動的數據跨境流動管理機制,推動數據市場開放,匯聚海內外數據並促進數字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助力香港成為國際數據港。

香港創科界及大學界心聲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葉玉如:該校將全力支持河套香港園區的發展,期望成為首批入駐的機構。

香港城巿大學校長梅彥昌:河套香港園區將成為香港與內地的重要合作平台,有助促進大灣區內加深了解、分享和夥伴協作關係。該校初步計劃將部分科研團隊進駐其中,並充分配合該園區的發展。

香港大學:會積極配合,與特區政府及相關持份者緊密合作,支持推動香港園區發展。

港深創科園公司行政總裁馬惟善:發展綱要進一步推動河套香港園區的高質量發展及河套合作區的高水平建設,港深創科園現正朝着成為匯聚國際創科資源的世界級創科平台全速發展中,至今已跟63家創科企業及業界持份者簽署合作備忘錄。

香港科學院院長盧煜明:發展綱要訂立了河套香港園區的發展目標,有助加強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巿的科技融合,彰顯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鞏固香港的基礎科研優勢,亦為香港科研環境提供了更良好的發展土壤。

香港青年科學院院長岑浩璋:發展綱要的方向和策略能促進科學家之間的跨地域合作,匯聚各方人力資源、知識和技術,推動區域的創新科技人才培育及優質基礎研究發展,進一步提升香港在國際科研界的實力與影響力。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主席陳祖恒:發展綱要的出台具有里程碑意義,標誌着大灣區融合發展、深港創新協同進入縱深推進的新發展階段。生產力局會繼續全力配合國家和香港特區發展策略,積極作為,主動地建立更多國際科研合作網絡,促進落實河套發展規劃。

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黃錦輝:對深港合作範圍擴大至創新科技領域表示期待,促請政府加快產業吸引步伐,努力吸引更多企業入駐河套地區,同時考慮如何幫助企業拆除束縛,加速創新專案的落地實施。

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新界北)劉國勳:期望兩地政府積極商討讓「無感通關」盡早落實,建議特區政府做好硬件配套,包括交通基建、園區大樓及新田科技城建設等,尤其是北環線主線應全速加快興建,讓香港園區以及北部都會區盡快與深圳園區對接,便利交流。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楊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