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俊碩 立法會議員(會計界)

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於昨日舉行的第三屆「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上,對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提出了三點建議:深化金融改革創新、拓展金融開放合作以及對接國家發展戰略。三點建議不僅針對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自身的發展需求,更為香港未來的金融發展指明方向,緊扣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的宏觀政策目標。香港特區政府和商界須積極採取措施,共同推進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與鞏固。

推進行業數碼化轉型

在「深化金融改革創新,不斷提升香港金融競爭力」方面,特區政府應當繼續推進金融市場改革,以擴展市場深度與廣度。其實特區政府過去一直都提出一系列政策支持金融科技的發展,早於2017年就推出《香港金融科技發展策略》,旨在提升香港的競爭力,支持金融科技創新。不過隨着內地與香港的持續融合,特區政府應鼓勵本地金融科技公司與內地金融機構合作開展技術研發,推動金融科技在風險管理、客戶服務等方面的應用。這不僅能提升香港的金融競爭力,還能為金融強國的建設提供技術支持。

在加強金融產品的創新方面,香港應持續優化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更多與人民幣相關的金融產品。大型金融機構應積極投資金融創新科技,並與特區政府合作推進行業數碼化轉型。中小型企業則可通過政府補貼計劃,採用最新的金融科技工具以提升效率,從而協助香港金融進一步邁向高質量發展。

何立峰強調,「國際化是香港的鮮明特色和顯著優勢」,「支持香港拓展國際金融合作」。在當今國際形勢和戰略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的關鍵性時刻,香港需要積極布局更多新興市場,例如東南亞、中東等地,通過與這些地區建立合作協議,共同開發跨境資本流動和金融服務。同時,善用「一帶一路」倡議的契機,為沿線國家提供金融支持服務,進一步擴大香港的市場影響力。

拓新興市場增影響力

香港一直是吸引海內外資金匯聚的資產管理中心,去年管理資產總值按年增長2%至近31.2萬億元,淨資金流入急升3.4倍至3,890億元。據證監會的調查顯示,在香港註冊成立的基金去年淨資金流入增長93%至870億元,管理資產總值去年上升5%。特區政府應持續推出針對海外資金的優惠政策,吸引更多外資銀行、基金及家族辦公室落戶香港,鞏固香港資產管理中心的地位,同時進一步推動相關專業服務行業的發展。

商界可在此背景下進一步加強中國與國際市場的連接,尤其是通過新興市場的專業化服務,例如伊斯蘭金融和數碼資產管理,提升全球影響力。

在「進一步對接國家發展戰略,着力夯實香港金融發展根基」方面,何立峰稱,「香港是國家對外開放的橋樑和紐帶,國家是香港金融發展的根基和強大後盾所在。隨着國家高品質發展扎實推進,香港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地位作用將更加凸顯,國家支持香港積極參與國家擴大制度型開放、以更大力度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優化區域開放布局等重大改革,並在其中充分發揮獨特作用」。香港需要積極參與國家「雙循環」經濟布局,推動金融服務與實體經濟更緊密融合,並通過提供更便捷的跨境投資渠道及專業服務,協助內地企業到海外上市或發行債券。

香港應主動參與規則銜接工作,特別是推進金融數據互聯互通和標準化建設。同時,加強與深圳前海等地的合作,打造「深港金融科技走廊」,共同開發創新型金融產品。商界方面亦應主動配合國家政策,參與各類金融創新試點計劃,同時擴大與內地企業的合作,提升區域競爭力。

總括而言,何立峰的三點建議為香港金融發展提供了清晰的路徑,香港應加強政策支援、人才引進,積極投身創新科技及區域合作,推動國家金融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