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九龍法院聽審排隊人龍。 香港文匯報記者鄧偉明 攝

(香港文匯報記者 葛婷)以戴耀廷為首的47名攬炒派政棍,於2020年組織策劃及參與所謂「35+初選」,企圖通過非法組織預備性選舉,從而在原定於當年9月的立法會換屆選舉中,以「35+」席位奪得立法會多數控制權,並計劃「無差別」否決財政預算案或公共開支,迫使行政長官辭職,以達到其顛覆國家政權目的。47名被告中31人承認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另16人受審後14人被裁定罪成。45名被告將於明日(19日)在西九龍裁判法院(暫代高等法院)判刑。

香港文匯報記者就今次首宗涉及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的案情作出梳理。

戴耀廷提案 反對派合謀操盤出選

案中從犯證人區諾軒供稱,首犯戴耀廷先於2019年底在《蘋果日報》撰文,提出只要反對派能奪取立法會過半議席,就能阻撓政府提出的議案,當時反對派內亦開始醞釀相關討論。而合謀操盤出選圖謀的具體落實則始於2020年初的一場飯局,戴耀廷、區諾軒、李卓人、李永達等人於飯局中商討謀劃一個機制,操盤「黃營」內不同黨派合謀出選立法會,以奪取最多議席,迫使政府回應所謂的「五大訴求」。

戴耀廷在飯局上揚言若反對派取得立法會過半議席,將會是「大殺傷力憲制武器」,屆時在立法會可行使否決權反對政府議案。其後,戴更分別在《蘋果日報》為主的報章撰文及與其核心組織成員進行的首個記者會上,進一步公開闡述「大殺傷力憲制武器」的概念及「功用」,包括透過否決財政預算案及政府向立會提出的一切撥款申請、癱瘓政府運作、最終迫使特首下台。

初次飯局後,戴耀廷及區諾軒等核心組織者自2020年2月起,分別接觸「黃營」不同黨派成員,推廣以合謀操盤出選奪取立會主導權的目的及計劃,並拉攏他們參與。同年3月起,戴及區等與各地方選區和「超級區議會」有意參與合謀操盤出選的人,舉行所謂「協調會議」,商討計劃的形式機制、議席目標、替補機制(Plan B)及「共同綱領」等,包括參選人須承諾當選後利用權力「無差別」否決財政預算案。

戴耀廷出席各選區「協調會議」時,均再三推銷要透過奪取立會過半議席,並「積極運用權力,否決財政預算案」的想法,並曾公開指整個合謀操盤出選計劃,是「符合這階段抗爭的大策略,就是令現有制度出現極度不穩」,再配合國際社會向中國施壓,迫使中央就涉港議題就範。

戴顛覆政權意圖愈趨明顯

庭上證人供詞顯示,隨着合謀操盤出選籌劃的推展,戴耀廷顛覆政權的意圖愈趨明顯。戴曾在個人社交媒體及報章刊登文章,宣揚其「攬炒」概念,最矚目的是於2020年4月提出「攬炒十步曲」的時間路線圖,進一步說明「大殺傷力憲制武器」的應用,倡議反對派奪取立會過半議席後,「無差別」否決政府財政預算案,迫使特首解散立法會並引致特首下台,令政府停擺;最終目的,是要令香港進入緊急狀態,觸發街頭抗爭加劇、造成血腥場面,從而促使西方國家對內地及香港特區實施政治及經濟制裁,不計後果,甚至不惜令市民蒙受重大犧牲的「攬炒」。

此外,戴亦先後在《蘋果日報》刊登兩篇名為「攬炒的定義和時間」和「攬炒的時代意義」的文章,鼓吹市民必須要「準備來一次真正的攬炒,決心要死而後生」。

及至2020年6月初,戴耀廷等核心組織者,再次召開記者會公布計劃詳情,並表示各區經多次「協調會議」後,參選人已達成共識,包括「運用基本法權力否決財政預算案」;戴表示不需要參選人簽任何共識文件,以免為當局「提供」DQ候選人的理據,但惹來鄒家成、張可森及梁晃維等抗爭派參選人不滿,三人認為欠缺一份文件反映參選人於「協調會議」致力達成的共識,因此起草「墨落無悔」聲明書,要求各參選人簽署。

「墨落無悔」抗爭派聲明書足以反映參選人承諾「無差別」否決財政預算案的共識,同時亦顯示參與者附和實踐戴「攬炒」倡議的決心。而參選人在2020年6月底至7月初,多場公開的選舉論壇中的言論,亦反映他們明瞭圖謀共識及其顛覆意圖。以社區投票為包裝的合謀操盤篩選行動,最終於2020年7月11及12日進行。

港國安法實施 戴死撐合謀操盤不違法

香港國安法實施後,戴耀廷多次以法律學者身份向公眾宣稱合謀操盤出選並不違法,企圖「安撫」市民繼續支持計劃;惟戴耀廷於2020年7月14日向各參選人發布訊息,提醒他們不要再公開提及「否決每一個議案」及「癱瘓政府」等字眼,明顯「心中有鬼」,意圖規避法律風險。

市民傳媒排長龍「霸位」等旁聽

(香港文匯報記者 齊正之)「35+」顛覆國家政權案將於明日(19日)在西九龍法院(暫代高院)宣判。由於該案是香港首宗顛覆國家政權案,加上案件涉及的被告人數眾多,這次宣判備受外界關注。除了各路媒體外,有市民昨日已在法院外排隊「霸位」準備旁聽,警方則在法院附近拉起封鎖線,並晝夜巡邏,甚至出動「劍齒虎」裝甲車在場戒備。

體現公開審判 兩法庭視像直播

由於是次被告人數眾多,審判庭內需要預留相應座位給被告的家屬親友,因此能提供給普通市民的旁聽數量也相應減少。至於法庭主庭預留給媒體記者席位亦不足30個,每間傳媒機構最多也只有一張記者「籌」。

據了解,為了更好的體現法庭的公開審判,法院方面已安排另外兩個法庭作視像直播,並額外提供46個傳媒記者的席位。

多個傳媒機構也以「排凳仔」的方式在西九法院排隊。 香港文匯報記者張得民 攝

是次法庭旁聽分成兩條隊伍,一條隊是專供給傳媒排隊。為了搶佔先機,不少傳媒於前日已開始進行排隊。這些傳媒在現場擺放板凳及紙張,並聲明自己所屬機構以及排隊編號,也有部分傳媒只是用白紙寫明自己所屬機構的排隊編號。至昨日傍晚,粗略計算已有逾40家傳媒參與這次漫長的「排凳仔」工作,場面壯觀。

有人為外國駐港領事館人員霸位

另一條隊伍則提供給旁聽的市民。昨日現場所見,已有市民在法院門口排隊,希望屆時能進入法庭主廳旁聽,其中「女長毛」(雷玉蓮)亦曾一度出現在法院外。這些人大部分佩戴口罩、雨傘、食物、板凳,甚至是摺疊式睡椅等,似是做足準備。香港文匯報記者發現,這些人雖然各自排隊,但亦不時「圍爐傾偈」,似是早已熟識。

有知情者向記者私下透露,不少排隊者其實是「排隊黨」,他們並非是為自己屆時能進入法庭來排隊,而是收錢為某些旁聽者「霸位」,其中有些人更是在為某些外國駐港領事館人員搶佔旁聽的位置。

為了防範突發事件及維持法庭外秩序,昨日雖為周日假期,警方下午起已開始在西九龍裁判法院外布防,包括增設鐵欄和防止車輛衝擊的設備。

另外,除了派出多名穿上戰術背心的警員在法院附近行人路巡邏外,還調來「劍齒虎」裝甲車停泊在法院正門對開的通州街天橋下戒備,通州街行人過路處也要臨時封閉。

相關閱讀:

35+顛覆政權案|45名被告罪成下周二判刑 逾30傳媒「排隊」守候

責任編輯: 趙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