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人大多是伊斯蘭教,對於宗教的態度是非常認真,部分人只購買有清真認證的產品。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黎梓田)印尼市場對產品認證要求的關係,蘇智恒指出,對於外來品牌來說進入的門檻相對較高,需要更多的準備和耐心。他們多年來遇到過很多品牌的負責人,他們通常抱着「試試看」的心態。他認為這種心態並不適合,因為印尼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

投資要有決心和耐性

他提醒,當產品進入市場時,需要有較高的耐心,如果只是抱着「試試看」的態度,很難有足夠的決心將市場做得好。因此,品牌在進入印尼之前,應該先了解自己的產品是否符合當地市場需求,並有足夠的決心去拓展這個市場。

對於想進入東南亞市場的香港企業,蘇智恒認為應該親自到印尼進行考察,與當地的商會和企業交流,了解當地的文化和市場需求。僅僅依靠他人的建議是不夠的,因為這樣很難真正感受到市場的潛力。許多企業家在親自考察後,才會發現市場的真實機遇,從而有決心進一步拓展。

至於香港企業在東南亞市場的競爭優勢,蘇智恒指,香港在中西文化的交匯點上,與印尼有許多相似之處。印尼的社交媒體使用習慣與香港相似,例如Facebook、Instagram和TikTok(抖音),這讓香港企業在文化和生活習慣上更容易適應。此外,香港企業可以利用背靠內地的強大生產力優勢,將高質量的產品出口到印尼市場。

海外商品受年輕人歡迎

蘇補充,印尼年輕消費者非常接受線上購物和新事物。由於當地輕工業不發達,很多產品是從海外引進的,因此他們對新產品的接受程度很高。除了線上購物,印尼的新零售體驗場所如咖啡店(CAFE)和遊樂場也在蓬勃發展。

蘇智恒指出,東南亞的電子商務市場仍處於增長階段。隨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越來越多人進入中產階級,消費力也在不斷增強。預計未來幾年,印尼的電子商務市場將每年增長20%左右,幾年就可以「翻倍」。目前電子商務的滲透率仍然較低,這意味着未來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就此公司將繼續增加人手,發展電子商務業務。未來他們將拓展線下渠道,讓品牌更加成熟和被廣泛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