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岑健樂)特區政府昨公布將今年全年本地生產總值(GDP)預測數字,由8月覆檢時的增長2.5%至3.5%,修訂為增長2.5%,為原預測的下限。分析認為,香港仍面臨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但中國內地經濟運行平穩、外商信心增強等利好因素,將有助香港經濟維持動力,繼續穩步增長。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實質本地生產總值按年增長2.6%,特區政府將今年全年實質本地生產總值增長預期由8月覆檢的2.5%至3.5%,修訂至2.5%。
黃英豪:外企信心回升增港投資
立法會進出口界議員黃英豪認為,「對於香港這樣一個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發達經濟體而言,2.5%的增長率並不算低。」他對未來前景還是持審慎樂觀的看法,因為,從進出口貿易數字來看,香港依然保持一定的增長;另外,外資對香港的投資信心也在不斷回升。根據政府公布的數據,截至今年9月,投資推廣署亦已協助470家企業在港開設或擴展業務,帶來超過450億元直接投資,並創造約5,700個職位,相信這些投資將會對香港的經濟增長帶來較大的促進作用。
黄英豪續指,內地經濟繼續平穩增長,外資機構紛紛上調中國GDP增長預測,這也對香港有利好作用。而且,國家新一輪推動經濟和利港的政策,也將在第四季度產生積極的效應。他相信香港全年的GDP增長率有機會略高於目前的預測。
莊太量:港經濟主體仍在「賺錢」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副教授莊太量亦相信第四季本港經濟表現可能會更好一些,因為「香港股票在第四季度比較活躍」。他指,一般來說,在香港人口沒有什麼增長的情況下,首三季GDP按年增長2.6%已很不錯。香港失業率維持在3%的低水平,已屬於「全民就業」,工資水平亦有增長,反映經濟數據良好。
莊太量指出,香港作為金融平台,其經濟增長主要來自於金融交易,其次是貿易,這二者佔比能達到約40%。零售方面數據可能較差,但其並非香港經濟的主體;換句話說,在「港人北上」可能對零售帶來一些影響的情況下,香港依舊錄得經濟增長,反映出香港的經濟主體仍在「賺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