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與內地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機制自2014年11月推出,正迎來開通10周年。該機制促進了中國與全世界的雙向資本流動,全球投資者皆認為這是劃時代的金融基建,也是促進港股近10年來高速發展的主因。特區政府財庫局局長許正宇接受訪問時表示,互聯互通交易額不斷上升,反映本港在聯通內地及國際資金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不斷增量擴容,截至8月為止,滬深港通的北向交易總成交額約20萬億元人民幣,南向交易總成交額逾5.6萬億港元,反映香港擔當舉足輕重『超級聯繫人』角色,亦是國際、內地企業,還有投資者籌融資的重要平台。」 ●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紹基
互聯互通自2014年11月17日推出,讓港滬兩地的投資者可直接進入對方市場進行投資。許正宇指出,有關機制以閉環模式運作,為上海、深圳及香港提供了創新、穩健及高效的跨境交易基礎設施,連接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允許兩地投資者在各自市場的監管體系下進行交易,為投資者提供極大便利,自推出以來,深受全球投資者歡迎。
外資透過機制持A股達2.1萬億元
截至今年上半年,北向滬深股通的日均成交額為1,302億元人民幣,港股通的日均成交額為375億港元,港股通及滬深股通的合資格股份共3,416隻,港股通累計淨買入3.3萬億港元,國際投資者透過互聯互通持有的A股總值更高達2.1萬億人民幣。
許正宇回憶10年前,港股市場當時的目標,是如何吸引更多H股來港上市,以增加本港的IPO數量,讓投資者在港能買賣更多產品。互聯互通的出現,一下子令內地與本港兩市場的優質產品大幅增加,推動兩地的資本市場流通。他說,「本港因為互聯互通而更容易做到『一站式投資平台』,吸引中外投資者薈萃,而這10年來,透過不斷優化及持續發展,目前互聯互通的產品已擴展至債券、ETF、利率互換等領域,加上已經推出的跨境理財通,以及現正計劃涉足大宗商品交易,足見有關機制的成功。」
許正宇歸納出互聯互通的三大特性,包括凝聚力、生命力、延展力。凝聚力方面,他指出因為互聯互通的出現,內地與本港兩地市場的金融監管機構,互相溝通了解的機會大幅增加,兩者緊密聯繫合作,為共同目標努力進步,這實在是意料之外的好處。
具三大特性 產品愈來愈多元化
「在各方的凝聚力下,互聯互通的產品愈來愈多元化,運作亦愈加順利,這也是多得兩地當局的緊密合作。」最令許正宇欣喜的,是因為有關機制,推動中國資產成為國際投資者青睞的資產類別,為龐大的內地投資者群體提供了多元化的投資選擇,同時,為中國資產獲納入全球指數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
「多隻國際指數吸納更多的中資股為標的,讓大量外資持有中國的股份,中國資產便更國際化。這10年經互聯互通的帶動,不僅提升了市場流動性和產品多樣性,也促進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連接中國與世界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使得兩地市場的質與量都得到顯著提升。」
至於生命力方面,許正宇指出,互聯互通的交投量在10年來不斷增加,由出台之初僅有數十億元的規模,發展至目前逾千億元的規模,可見有關機制極具生命力。「互聯互通更加鞏固了香港這個『超級聯繫人』角色,相信只要市場基建完善且具效率,未來無論國際形勢怎麼變遷,仍會不斷吸引資金,使用香港這個一站式投資平台。」
探討大宗商品保險產品納互聯互通
互聯互通亦具有高度延展力,由出台之初只有股票產品,發展至債券、ETF,及後又將人民幣櫃台引入機制內,並衍生出跨境理財通、互換通等產品,許正宇表示,未來本港也有意探討發展如黃金等大宗商品、國債期貨、保險產品的互聯互通可能。至於早年提出的新股通,也正等待合適時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