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禎兆
香港西九文化區是亞洲一個重要的藝術和文化項目,我還未去過其M+博物館,反而最多去戶外空間看演唱會,但每次的感覺都是指示不足。之前去自由爵士音樂節,同時間有很多活動,所以很難找到場地位置。去到又下大雨,在商場走到過去,其實距離很遠,已經令人興致盡失。另一要走很遠距離的場地是亞博(亞洲國際博覽館),但它最遠的距離都在鐵路上,而下車後都是室內的,指示也清晰。有一次場次準時開騷,但很多人都未去到,工作人員也立刻廣播,像趕上機般提醒大家盡快入場。而且回程也會安排前往不同區域的巴士等待,盡快疏導人潮,安排較為貼心。
西九的問題是地方很大,有不少入口,但沒有巴士配合,港鐵站距離又很遠,而最大問題是很難傳召的士,沒有的士站可有秩序輪候(還是有的?但完全不知道在哪裏)。走的時候,想乘的士的人全堆在港鐵站,而沒有事先讓的士進場接走大量從音樂會走出來的乘客。港鐵和商場都沒有為音樂會做任何準備,例如指示和交通等,簡言之非常失敗!
去過香港的不同場地,還是紅磡最好。既在港鐵站上,且每次都有很多巴士和小巴,直接接送觀眾到分區。我雖然可以乘港鐵,但若有巴士也會乘坐巴士,因為巴士有座位,且沒有那麼擠迫。
說回西九,場地的確大,但有了博物館之後,十分難找不同區域,年紀大了,沒有那麼多心情慢慢找。反而中環碼頭雖然地方不大,但勝在交通方便,近年CLOCKENFLAP都移師中環。朋友說十分慶幸,以前在西九一旦晚了,想起還要走出去,就累得想哭。若非十分吸引的節目,實在都不願意去西九。西九現在其實資源更多了,但對樂迷或觀眾來說,反而距離遠了。
整個藝術區有不同的目的或使命,沒有那麼純粹和定位不明確,希望這個印象在未來會改變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