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到多項措施鞏固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地位。香港航商總會主席、華光海運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長趙式慶表示,今年施政報告內容非常豐富,特區政府在航運方面進行了深度的思考,其中大宗商品交易生態圈涉及新能源,對於香港未來總體布局和經濟發展會產生很大影響,香港難以單憑自身完成,必須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談及全球航運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趙式慶指出,目前國際形勢愈發複雜,航運價格和效率大受影響,加上歐盟在今年1月將航運業納入EU ETS法規,航運業需要支付新的碳稅,市場對於新能源新燃料的需求越來越大。他指出,海運航線受到現有的貿易制裁干擾,造成許多不便並產生排放,越來越多的船舶缺乏保險覆蓋,對於未來的航運安全和環境安全帶來巨大危機。
趙式慶表示,香港具備多項核心競爭優勢,包括特殊的社會條件、國際化的金融系統和基本法,同時也要考慮到人才不足、土地太少,以及還沒有與澳大利亞、巴西等國達成雙邊貿易稅務豁免安排等問題,香港自身作為一座城市很難解決,而若能進一步和大灣區融合,則香港企業可以充分利用國家現有的平台,充分發揮香港貿易樞紐的角色。
責任編輯:
宋得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