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理財通」券商擴容正式落地,首批試點券商名單昨公布,內地及香港首批各有14家券商進入試點名單,可向包括港澳在內的大灣區投資提供跨境投資服務。理財通過去只准銀行參與,加上港元過去一直隨美元升值及加息,故南向通內地投資者的持倉產品嚴重偏重香港的銀行存款,以金額計存款佔比達98%,有專家認為,眾多券商加入後可提供更多元化的產品選擇和服務,如股票基金和債券等產品,增加理財通的市場活躍度和流動性。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昌鴻、蔡競文

中國證監會昨日發布消息稱,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深圳市分行,中國證監會廣東監管局、深圳監管局當天聯合公告,招商證券等14家證券公司成為首批試點參與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的證券公司。隨後,香港證監會亦發布了對應的14家合資格參與跨境理財通的券商名單。(名單見附表)

將持續跟蹤及評估試點效果

中證監有關部門負責人昨日介紹稱,為貫徹落實國家關於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部署,深化粵港澳金融合作,根據《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實施細則》制度優化安排,中證監與人民銀行等部門密切配合,穩步推進證券公司參與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經過系統性評估和驗收,14家內地券商完成了業務和系統準備,成為首批試點開展跨境理財通的證券公司。這14家證券公司將與經香港證監會認可的機構合作,服務大灣區居民跨境投資需求,助力推進粵港澳區域金融市場互聯互通。

該負責人又表示,下一步,中證監將會同有關單位持續跟蹤、評估試點效果,不斷完善證券公司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提升服務質量,持續深化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合作。

優化擴容 回應跨境投資需要

香港證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昨指出,券商參與跨境理財通的新公布,有助推動大灣區內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和促進香港財富管理業務的發展,標誌着證券業界和跨境理財通計劃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她表示,該會將繼續與持份者合作,務求進一步優化和擴大跨境理財通,及與時俱進地回應投資者和業界的跨境投資需要。

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昨日表示,特區政府一直按國家「十四五」規劃致力深化並擴大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跨境理財通」自2021年9月正式啟動至今穩步持續發展,今年2月26日啟動的一系列優化措施亦深受市場歡迎。這次落實首批券商參與「跨境理財通」,更好地滿足大灣區居民的資產配置的需求,亦為業界帶來更多發展機遇,強化香港作為國際資產管理中心的地位,並有助國家金融市場的持續有序開放,特區政府對此表示熱烈歡迎,並感謝內地與香港監管機構為此作出的努力。

強化港財管地位 添業界機遇

跨境理財通於2021年9月啟動,大灣區的合資格投資者透過資金閉環安排,投資由對方合資格金融機構所銷售的投資產品。今年1月宣布推出「跨境理財通2.0」,優化措施包括:把個人投資者額度由人民幣100萬元提高至人民幣300萬元,同時擴大參與機構範圍,新增符合要求的證券公司作為參與主體等。此次納入內地和香港各14家券商,是落實優化措施的重要行動,令參與理財通的金融機構,由銀行擴展至券商,為灣區投資者提供更多理財產品選擇和更好的服務,進一步促進人民幣跨境流動和使用。

根據人民銀行廣東分行的截至今年9月末的最新數據,參與跨境理財通的個人投資者12.45萬人,包括港澳投資者5.19萬人,內地投資者7.26萬人,境內銀行通過資金閉環匯劃管道辦理資金跨境匯劃金額914.75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