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l Fortgang 普徠仕華盛頓副分析師

無論是民主黨的哈里斯(Kamala Harris)或共和黨的特朗普(Donald Trump)入主白宮,下任總統對聯邦機構領導層的任命將左右政策方向及其執行情況。若總統所屬政黨未能在參議院取得多數席位,當選人或會選擇較不具爭議性的人選。

在這情況下,哈里斯政府可能會讓一些機構首長以臨時或代理主席的身份留任。相反,由於特朗普與拜登—哈里斯政府的政策取向存在顯著分歧,加上共和黨明確表示要放寬監管,特朗普政府預料會帶來更重大的改變。

哈里斯政府很可能會致力確保拜登的重要倡議得以延續,例如推動美國經濟綠色轉型的政策。若特朗普贏得第二個總統任期,市場將聚焦貿易政策。其政府可能會迅速提高對各類中國商品的關稅,同時為對其他國家(包括傳統盟友)的進口商品徵收關稅鋪路。

美國明年面對兩大財政懸崖

下任總統在任內首年可能要應對兩個財政懸崖。若國會不採取行動,美國政府的借貸上限延長協議將於明年1月1日到期。若選舉結果令一個政黨同時控制白宮和國會兩院,尋求解決方案應較容易。若出現分裂政府,可能導致再次出現提高債務上限的政治邊緣政策(brinkmanship),並將在明年夏季(當美國財政部一般賬戶餘額耗盡時)出現。

然而,最重要的因素是特朗普總統任內首年通過的《2017年減稅與就業法案》(TCJA)主要條款將於年底到期。延長這些減稅措施可能導致未來十年赤字支出增加4至5萬億美元。不採取行動可能導致美國出現歷來規模最大之一的名義加稅,從而影響消費者和企業支出。無論選舉結果如何,《2017年減稅與就業法案》的許多稅收優惠很可能會獲得延長。然而,考慮到成本,年內就潛在開支削減和收入增加的辯論可能為某些行業和板塊帶來政策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