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出台4方面13項生育支持措施,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圖為貴州畢節一幼兒園裏,孩子們在表演節目。 資料圖片

專家:政策涵蓋生養託教全鏈條 建成本共擔機制利落實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若干措施》(下稱《措施》),提出4方面13項生育支持措施,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具體包括,指導各地將適宜的分娩鎮痛以及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報銷範圍;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加大對多子女家庭購房的支持力度;鼓勵用人單位結合實際採取彈性上下班、居家辦公等方式,營造家庭友好型工作環境等受關注的措施。有關專家表示,此次出台的系列舉措在完善生育休假制度等方面加大了監督力度,有助於讓生育友好型政策落到實處。

《措施》從4方面提出系列生育支持措施。

增強生育保險保障功能

一是強化生育服務支持。增強生育保險保障功能,指導有條件的地方將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納入生育保險。完善生育休假制度,保障法律法規規定的產假、生育獎勵假、陪產假、育兒假等生育假期落實到位。建立生育補貼制度,指導地方做好政策銜接,積極穩妥抓好落實。加強生殖健康服務,指導各地將適宜的分娩鎮痛以及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報銷範圍。

增加普惠託育服務供給

二是加強育幼服務體系建設。提高兒童醫療服務水平,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兒童用藥按程序納入醫保報銷範圍。增加普惠託育服務供給,優先實現託育綜合服務中心地市級全覆蓋,大力發展社區嵌入式託育,積極支持用人單位辦託、家庭託育點等多種模式發展,大力發展託幼一體服務。完善普惠託育支持政策,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結合實際對普惠託育機構給予適當運營補助。促進兒童發展和保護。

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

三是強化教育、住房、就業等支持措施。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支持中小學校積極開展課後服務和社會實踐項目,鼓勵各地出台多孩子女同校就讀具體實施辦法。加強住房支持政策,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加大對多子女家庭購房的支持力度。強化職工權益保障,鼓勵用人單位結合實際採取彈性上下班、居家辦公等方式,營造家庭友好型工作環境。

四是營造生育友好社會氛圍。積極構建新型婚育文化,大力倡導積極的婚戀觀、生育觀、家庭觀。加強社會宣傳倡導,實施人口高質量發展宣傳教育專項行動。加強人口國情國策教育,將相關內容融入中小學、本專科教育。

各地要堅持一把手親自抓

香港文匯報記者注意到,《措施》提出要確保生育支持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各地要堅持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此外,還強調要做好前瞻性生育支持政策研究,強化政策儲備,完善人口監測體系和預測預警制度。

「看完系列政策,印象深刻的是完善生育休假制度,特別是建立合理的成本共擔機制,加大監督力度,保障法律法規規定的生育假期落實到位。這有助於讓政策真正成為『長牙齒的老虎』,讓生育友好型政策落到實處。」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馬亮在接受香港文匯報採訪時表示,此次政策出台正當其時,社會亟需中央政策文件支持和保障生育友好型社會建設。

馬亮表示,此次出台的政策面面俱到,涵蓋生育、養育、託育到教育全鏈條,全面覆蓋涉及生育鼓勵的各個方面。不過,此前其他國家經驗表明,生育友好型政策對鼓勵生育和拉動生育率的效應有限,政策具體在中國實施的情況仍需觀察。此外,此次出台的政策以「指導」「倡導」「鼓勵」為主,一定程度上相當於「中央決策,地方埋單」,在某些方面缺乏實質性和強制性的政策支持,未來應密切關注政策落地效果。

政策要點

●增強生育保險保障功能,指導有條件的地方將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納入生育保險

●加強生殖健康服務,指導各地將適宜的分娩鎮痛以及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報銷範圍

●提高兒童醫療服務水平,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兒童用藥按程序納入醫保報銷範圍

●加強住房支持政策,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加大對多子女家庭購房的支持力度

●強化職工權益保障,鼓勵用人單位結合實際採取彈性上下班、居家辦公等方式,營造家庭友好型工作環境

●扎實推進婚俗改革和移風易俗,破除婚嫁大操大辦、高額彩禮等陳規陋習,培育積極向上的婚俗文化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凝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