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陳藝)大型民族舞劇《醒·獅》今日假沙田大會堂演奏廳舉行公演。舞劇《醒·獅》是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廣東醒獅」為主題的大型民族舞劇,自2018 年首演以來,在內地巡演超過250場。是次首登香港,為第四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及「廣州文化周」節目之一。

《醒·獅》藝術總監及總導演史前進。(記者陳藝 攝)

《醒·獅》藝術總監及總導演史前進在接受訪問時表示,「本次香港演出是自《醒·獅》2018年首演後歷經五年沉澱提升的全新亮相,演員陣容及演出細節都專門為香港演出進行了微調。」《醒·獅》將民族舞蹈與傳統舞獅兩者相融合,並融合獅舞、南拳、木魚說唱、英歌舞、大頭佛等多項南粵非遺項目作為創作元素,展現出濃郁的嶺南文化特點與廣府特色。史前進認為,醒獅文化無論在大灣區抑或是在海外都有深厚的認知基礎,全球華人同根同源,文化藝術表演就是最好的載體。他介紹說,「《醒·獅》的名字寓意深厚,『醒』代表民族覺醒,『獅』代表文化傳承,這兩個字當中特別設計的一個區隔符號,正代表我們現代人對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傳承與弘揚。」史前進希望能夠藉此舞劇,啟發更多現代觀眾對於醒獅文化的理解,以打通對於「醒獅精神」文化傳承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三個平台。

《醒·獅》總編導錢鑫。(記者陳藝 攝)

《醒·獅》總編導錢鑫在接受訪問時表示,本次演出的舞美搭建非常用心,「舞台中間搭建的巨大獅頭所用材料是從廣州帶至香港,整體裝台花費兩天多時間。這一設計和演員的表演會有很好的交互,呈現千變萬化的舞台效果。」

廣州歌舞劇院首席舞蹈員龐冠宇。(記者陳藝 攝)

廣州歌舞劇院首席舞蹈員龐冠宇和梁綺琦分飾《醒·獅》的男女主角阿醒和鳳兒。龐冠宇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為演好「阿醒」這一角色他預先進行了南拳訓練,「訓練拳法還是不容易的,因為武術和舞蹈之間在發力方式和習慣上有所不同,但舞台演員的本分就是盡力去貼合角色。」他提到在演出中最為觸動自己的是「扛石頭朝母親下跪的一幕」,因為會聯想到在現實中的濃重親情,也期待舞劇中的諸多精彩段落給香港觀眾帶來切身的情感體驗。舞劇女主角梁綺琦表示對首次來香港演出感到興奮,「期待香港觀眾能夠記住鳳兒這一角色,享受我們的演出。」

廣州歌舞劇院首席舞蹈員梁綺琦。(記者陳藝 攝)
本次演出的舞美搭建非常用心。(記者陳藝 攝)
演出劇照。(圖片來源:廣州歌舞劇院供圖)
演出劇照。(圖片來源:廣州歌舞劇院供圖)
演出劇照。(圖片來源:廣州歌舞劇院供圖)
責任編輯: 文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