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李九歌)國家科技部於2020年推出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新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推動應用示範、成果轉化及產業化,提升國家自主創新能力和科技進步水準。國家數字建造技術創新中心香港分中心今日(23日)在香港大學(港大)黃麗松講堂舉行開幕揭牌儀式,標誌着香港及香港大學在數字建造管理創新技術上一個重要里程碑。

香港分中心依託港大建築學院智能城市建造實驗室(iLab),致力於研究智慧城市與工業4.0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香港分中心將圍繞傳統和新型建造方式,展開基礎技術創研究,促進數字建造管理的前沿發展,同時藉着港大在數字建造管理創新技術的卓越研究,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獨特戰略優勢,發揮其「超級聯繫人」重要角色,為國家數字建造技術提供對內及對外的知識交流平台。

另外,香港分中心將針對建造業面臨的主要挑戰如老齡化、低效率、建築安全,品質管制等問題,重點突破建築管理數字化的重大瓶頸,實現數字化驅動的建造全流程、全要素精細化管控,專注研究六大關鍵技術:建築智能生成式設計與管理、異地預製件智能製造及質檢、建築供應鏈全過程智能追蹤、智慧工地及智能建造管理、建築智慧營運維修管理,以及建造全生命周期數字管理平台。
Mic(「組裝合成」)等新型的建造技術和方法,需要創新的數字建造管理技術才能保證建築的質量,安全和加快建築速度。「國家數字建造技術創新中心香港分中心」除了可以提升香港的創新科技,達到政產研學用的目的,也能結合國家中心和香港分中心的科研力量,為剛公布2024年施政報告所提出的推動公營房屋建築和管理數字化,提供數字建造的創新技術。

揭牌儀式上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數字建造技術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丁烈雲,房屋局局長何永賢,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教育科技部副部長吳程,以及香港大學校長張翔主禮。
香港大學校長張翔對國家數字建造技術創新中心的第一個分中心在香港成立表示非常高興,強調是香港高校融入國家科技發展而貢獻國家,用香港之強創造大灣區科研和產業新氣象。香港大學歷史悠久,建築學院目前在全世界的排名靠前,要利用學術優勢和其他高校共同合作,把這個領域的數字化建造和學術產業應用相結合。
何永賢表示,非常高興出席今天的開幕典禮,與各位專家一起探討香港建築科技的未來,並深入的研究數字建造管理、創新技術這個領域,對香港和香港的公營房屋是非常的重要,也是建築業向前發展的一大關鍵。根據國務院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願景目標的綱要,需要優化提升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科技創新中心等創新基地,而今天的國家數字建造技術創新中心香港分中心的成立,正式標誌這個目標的重要的里程碑,希望中心可以突破建築業面臨的主要的挑戰,例如說老齡化和安全隱患等等的問題,通過數字化的工作流程,集中的研究關鍵技術,包括智能建造管理、智慧工地、智慧維修、營運等等,有關的目標與這一屆政府提出的「提量 提速 提效 提質」去建樓的政策是一致的。

何永賢續指,特區政府高度重視推動和落實創新房屋的科技,今年大力的引用組裝合成建築法MiC,不但有助提高建築效率,亦可以改善建築的品質、降低成本。展望未來,房屋局正和科研機構研發第二代的組裝合成法,希望在明年引用在項目中,以更快更強推進房屋的項目。
開幕禮後,「建造業數字化轉型國際研討會」將一連兩日舉行,為國家數字建造技術創新中心香港分中心正式投入運作揭開序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