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管局推「行動計劃」 提升綠色金融生態系統
香港是亞洲領先的可持續金融中心,金管局昨落實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有關提升綠色金融生態系統的建議,公布「可持續金融行動計劃」,有關計劃包括四個方面的八大目標,四方面包括推動銀行業的淨零排放轉型、鼓勵綠色投資(包括外匯基金本身投資)、 將香港打造為區內以至全球的首選可持續發展融資平台,以及支援更好的披露和更多的培訓令綠色金融更為普及化,以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區內可持續金融中心的地位。金管局並將為業界提供進一步指引和配套工具,也會基於市場發展情況和業界反饋,在有需要時檢視和完善「行動計劃」。 ●香港文匯報記者 馬翠媚
金管局總裁余偉文昨表示,「行動計劃」闡述了金管局在此領域的願景,包括未來的方向、致力達成各項目標的時間表,以及局方期望業界如何攜手共同推動相關工作。他強調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亞洲的可持續金融樞紐,有義務也有能力進一步引導資金流向可持續投資,同時確保銀行妥善管理淨零轉型帶來的風險。
外匯基金投資作帶頭作用
四方面的八大目標中,以鼓勵外匯基金本身投資在內綠色投資最受關注。計劃下金管局在外匯基金各資產類別投資中優先考慮 ESG 投資,以致力在2050年或之前達至淨零排放的目標及更廣泛地為可持續經濟作出貢獻。自2017年以來,外匯基金股票組合的加權平均碳密度(WACI)水平已減少 46%,不過金管局認為單靠量化指標未能促進有效的短期投資行為,因此強調採用重視投資長期可持續價值的融入方針,並致力於2030年或之前將外匯基金股票組合的 WACI 由2017年水平減低 67%。其他措施包括制訂明確且符合國際標準與最佳做法的 ESG 期望,並要求所有外聘投資經理、獲投資公司和交易對手遵循。
綠債發行量冀未來佔比1/3
金管局又指,一直投資於各式各樣對實體經濟轉型具關鍵作用的活動,局方會繼續與外聘投資經理溝通,優化推動轉型的投資機會。通過設立針對亞洲低碳轉型的專門基金,金管局積極支持及推動外聘投資經理為區內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資金等。其他措施方面,金管局將繼續鼓勵更多有融資需求的機構,特別是來自內地及「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機構,利用香港籌集可持續發展資金,並鼓勵更多本地借款人選擇綠色融資,以期達至在港安排發債中至少三分之一是可持續債券的目標。
金管局外匯基金投資辦公室首席策略官張亮昨表示,外匯基金目標在2050年實現投資組合淨零排放,目前外匯基金有逾10%投資在可持續項目,有關組合的回報與整體投資組合相若,未來相信不會有太大變動,他亦強調在外匯基金中不會硬性規定綠色項目投資佔比,亦不會全面排斥較高碳排放項目,然而在同一風險胃納及回報下,優先選擇可持續項目,是較務實及有序做法。金管局助理總裁(外事)許懷志則表示,近年香港安排發行的綠債,佔總體債券發行量約22%,高出全球平均水平,期望未來能提升至三分之一,他又指會繼續鼓勵私人機構在香港發行可持續債券,目前暫未見政府有意大規模增加發行綠債。
有序減對碳排放密集資產融資
另外,計劃亦要求銀行業暫定2030年起須定期向金管局提交轉型計劃,包括有序減少向碳排放密集資產提供融資計劃,以及將氣候因素納入監管審查程序等。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表示,期望銀行業致力在2030年之前達至營運淨零排放,2050年前達至融資過程淨零排放,他透露局方在制訂有關目標前已向業界進行了諮詢,並研究過業界當前的減排工作,當中有少數銀行營運已達至淨零排放,相信未來業界需要處理的減排範疇主要來自能源使用、交通及用電等,會以合理態度處理業界的轉型計劃。
「可持續金融行動計劃」四方面八大目標
一、銀行業邁向淨零排放
❶所有銀行致力在2030年或之前達至自身營運淨零排放,及在2050年或之前達至融資淨零排放
❷所有銀行增加氣候相關風險與機遇的透明度
二、投資可持續未來
❸外匯基金「投資組合」在2050年或之前達至淨零排放
❹透過投資支持區內轉型
三、淨零融資
❺將香港打造為區內以至全球首選的可持續發展融資平台
❻催化可持續金融創新
四、更具包容性的可持續發展
❼支持高質量及全面的可持續披露
❽填補區內可持續金融的人才和知識缺口
資料來源:金管局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馬翠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