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蔡競文)行政長官李家超上周三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其中提出構建國際黃金交易中心、推動建設大宗商品交易生態圈等。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陳茂波昨日表示,此際正是國際大環境急速變化、本地經濟正處轉型關鍵時期,開拓黃金和大宗商品交易,正可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地位的新切入點。

陳茂波在《識變應變求變 開拓新增長點》網誌中指出,黃金是貴金屬類別中的重要錨點,兼具商品、儲備資產和投資產品的多重屬性,特別是在全球政經前景不確定性增加的時候,黃金更是避險的投資工具之一。隨着地緣政治環境日趨複雜,多個地區局勢持續不明朗,可以預期全球對黃金的需求仍相當龐大。此外,黃金作為儲備貨幣屬性資產,其定價機制亦有別於一般商品,在金融市場具重要意義。

香港的黃金交易市場發展歷史悠久。由於靠近內地和印度這兩個主要的黃金消費市場,地理位置優越,香港在世界黃金進出口量位列前茅。本港的黃金交易量亦持續增加,過去十年金銀業貿易場的九九金成交額穩步上升,複合年增長率超過18%,今年首季較去年同期更增長約20%。因應環球市場的發展,香港實金交易有很大的增長空間,業內人士估計,現時日均約1億美元的交易量,有潛力倍增。

財爺:研加大跟內地黃金市場對接 

陳茂波表示,作為第一步,特區政府計劃先在香港增加黃金倉儲設施,並加速擴大貿易、保險、物流等相關配套業務。接着是在這基礎上,擴充抵押、借用、對沖等相關衍生交易,逐步搭建完整的生態圈。在黃金倉儲和交易的基建鞏固後,本港可進一步探索加大跟內地黃金市場的對接,發展更多適切市場需要的風險管理工具和衍生產品,長遠有助大大增強國家在全球黃金市場的影響力,對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黃金以外,陳茂波指包括有色金屬等的大宗商品交易,亦是經濟的重要一環,背後牽動着一條很長的產業鏈條,衍生大量風險管理和對沖的金融服務需求,衍生對交易、航運、物流、倉儲等不同環節的需求,而對很多不同行業的製造商來說,更是確保其關鍵原材料穩定供應的重要部分。港交所旗下的倫敦金屬交易所早前已表示研究在香港設立認可倉庫,交割包括有色金屬在內的大宗商品,以完善其在亞洲的認可倉庫布局。內地對大宗商品交易的需求龐大,在香港設置認可倉庫,正好為內地以至亞洲地區的用家提供最便捷、更具成本效益和更安全的轉運渠道,也能更好利用香港在貿易、航運和金融方面的高效服務和優勢。

研稅務配套 增企業落戶港誘因

陳茂波認為,發展大宗商品交易生態圈,可以成為推動香港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扣連發展的新支撐點,也可帶動整個粵港澳大灣區內更蓬勃的航運和貿易發展,以至穩定區內生產商的供應鏈。短中期而言,香港首要是增量,並促進大宗商品貿易及其衍生的增值服務。香港既要「搶貨品」、也要「搶貨主」,致力吸引大宗商品貿易企業來港設立總部或區域分部,特區政府會研究包括稅務等相關配套,加大相關企業落戶香港的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