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僖)香港特區行政長官上周發表的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針對常見癌症以風險為本逐步制訂篩查計劃,包括乳癌篩查、研究人工智能協助肺癌篩查,以及推行乙型肝炎篩查以防治肝癌。特區政府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昨日在一個預防乙肝活動上表示,推算香港目前約有41萬人患有乙型肝炎,而在35歲至54歲人口中,8.4%為乙肝帶菌者,當中四成並不知道自己帶乙肝病毒,情況令人關注,希望透過篩查計劃找出更多帶菌者,詳情快將公布。

七成帶菌者無定期接受檢查

盧寵茂指出,香港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做了不少預防乙型肝炎的工作,包括為孕婦進行乙肝篩查、為初生嬰兒接種乙肝疫苗,同時為血液內病毒量高人士提供抗病毒治療,減低感染機會。港人乙型肝炎帶菌者比率已跌至前年的5.6%,令35歲以下年輕一代得到有效預防,乙肝帶菌者比例僅約0.3%;但35歲至54歲群組仍有約8.4%屬乙肝帶菌者。帶菌者中,七成並無定期接受檢查,因此未能預防或及早發現肝病,「這是很嚴重的問題。」

他強調,特區政府希望透過篩查以找出更多肝炎帶菌者,特別是家人屬乙型肝炎帶菌者的市民。政府會與基層醫療、地區康健中心及家庭醫生合作,以策略性採購的措施,資助高風險人群接受篩查,期望未來有更多社會機構支持及參與篩查項目,令香港達至「無乙肝」新一代。

高永文倡逾30歲者接受篩查

出席同一活動的行政會議成員、特區政府前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表示,乙型肝炎篩查只需接受簡單的抗原測試,認為可讓所有約30歲以上人士接受篩查。他說:「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新生嬰兒均已接受針對乙型肝炎的疫苗,成效頗高。因此全港約30歲以上人士,以及非香港出生的居民,均有需要接受篩查,當發現抗原測試為陽性後再作跟進。」他指香港對乙肝抗原陽性者的後續跟進已有既定程序,例如需要定期驗血、檢驗胚胎蛋白、接受肝臟超聲波檢查及持續跟進肝功能,若情況異常須使用電腦掃描等確定病變,亦有效用顯著的藥物跟進。

高永文續指,特區政府近年的醫療衞生政策由過往治療為主,轉為促進基層健康、預防為主,樂見擴展篩查計劃至較常見且不易處理的癌症種類。以乳腺癌及肺癌為例,單以X光檢查較難驗證是否患癌,估計政府未來會透過人工智能增加X光檢查的造影敏感度。

他還指,除了靠政府宣傳外,亦需要志願團體幫忙宣傳揚篩查計劃,讓市民知道政府提供免費檢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