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修例放寬「超視距飛行」和無人機載貨限制等,智慧城市聯盟資訊科技管理委員會主席龐博文對香港文匯報表示,現行法例限制民用無人機只能「一人一機」,不得一人同時控制多架無人機,且無人機必須在視線範圍內,又不得掛載物等,若不拆牆鬆綁,低空經濟將寸步難行。由於商用自主式無人機種類多,應用場景千變萬化,在原法例上修補未必符合實際需要,他建議就規管商用無人機設立全新的專門法例。

特區政府早年在《民航條例》(第448章)下訂立附屬法例《小型無人機令》,為小型無人機設立規管框架,包括規管小型無人機的註冊和標籤、遙控駕駛員的註冊、培訓和考核,以及保險等。然而有關法例只涵蓋民用消閒類無人機,對於近年騰飛發展的商用無人機,未必適用。

龐博文指出,該《條例》對於無人機的使用規定非常嚴格,「規定要一人一機,但低空經濟卻是透過編程由一人或數人控制數量龐大的無人機作不同項目,根本沒可能一人一機。」無人機載重能力和飛行範圍也不斷提升,「如果你要發展無人機拯救又或者運送外賣,無可避免會涉及攜帶物件,但現有條例下對載貨,要求繁瑣的批文及限制,試問如何發展低空經濟? 」

氣象衛星助低空經濟穩定發展

若能拆牆鬆綁,適當放寬對無人機的法例限制,將會對低空經濟的發展帶來好處。龐博文認為,放寬限制可以促進無人機技術的創新和應用,使得更多企業願意投入資源進行相關技術研究和市場開發。龐博文認為,商用無人機種類多不勝數,涉及多種應用場景,單靠修例未必能完全涵蓋有關情況,反而容易出現邏輯上的矛盾,建議政府設立全新法例規管,成效會更到位。

同時,香港要發展低空經濟必須在多個層面上作出策略性的部署,包括太空氣象預報、充電設施及物聯網專屬電訊網絡的建立。龐博文指出,氣象衛星的應用在低空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無人機飛行需要精準的氣象數據以確保安全及效率,幫助無人機運營者計劃最佳的飛行路徑,避免潛在的危險天氣條件。」他建議加強與內地氣象部門的預測系統對接,從而促進低空經濟的穩定發展。

其次,設立充電設施是推動低空經濟的另一重要環節,龐博文說:「無人機要求一個全面而便利的充電基礎設施,以支持其日常運作,包括在城市中各個戰略性位置設置快速充電站,設施還應考慮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以達到環保和可持續發展。」

發展低空經濟還需要建立物聯網專屬電訊網絡,「可以實現無人機之間,以及無人機與地面控制中心之間的無縫連接,從而實時監控和管理飛行任務,這不僅能提高無人機的運營安全性,還能促進智能化管理。」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禮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