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老太和女兒。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81歲的黎老太雖未患危疾,但亦常因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出入醫院。她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前兩天才剛出院,身體較疲累。3年前,她丈夫亦飽受癌症折磨,因不想妻子一同受苦,黎老先生接受紓緩治療,走到人生盡頭。她認為,人總有離開人世的一天,應及早作安排,故有意訂立預設醫療指示。

臨終前一天 老伴仍打麻將耍樂

黎老太的女兒表示,父親性格樂天,愛熱鬧和交友,但85歲首次確診大腸癌,術後病情雖得以控制,但4年後癌細胞擴散,又進入另一場生死交戰,「2021年3月,爸爸因腦積水入住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7月情況變差,癌細胞擴散。醫院問想不想化療,他說不想做,我們都支持其決定。」接受紓緩治療令黎老先生能笑到最後,出院回家療養,與妻兒共度最後時光。直至同年9月病情再惡化,入住善寧之家紓緩不適,家人24小時陪護。臨終前一天,他還坐在病榻上打麻將耍樂,在親友陪伴下安詳離世。

家人對黎老先生的晚期治療亦不帶遺憾。作為女兒的黎女士表示,尊重父親意願外,亦有理性考量。因父親已是耄耋高齡,末期癌症即使積極治療,也難令病情逆轉,只是徒增痛苦,倒不如盡可能讓父親舒服、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旅程。

母:人始終要走 不想到時辛苦

經歷喪父,黎女士變得豁達,對於母親打算預設醫療指示,也表示理解,「平時若非重病住院,家人之間沒什麼機會主動談及這種事。這次訪問也是一個契機,可和家人討論溝通。」黎老太亦表示,臨終安排、晚期醫療等話題難以向人啟齒,「說到這些,大家就會覺得『大吉利是』,不說更好。不過,人始終都要走,我不想自己到時辛苦。」

採訪臨近尾聲,黎老太拿出一本在社工學生幫忙下製作的《生命故事》,以照片和口述記錄一生。翻開一頁頁,彷彿看到一個廣東東莞少女數十年的成長蛻變,嫁到香港、生兒育女、親友往來、操持家務、兒孫繞膝。最後送走相伴62年的丈夫,依然努力過好晚年生活,豁達面對未知的人生路。 ●香港文匯報記者 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