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營社會企業確實不易。「請一些比較弱勢的人士,要用更多的精神和時間去培訓他們。」宋太坦言,儘管社會企業的出發點是善心,但成本問題不容忽視,要生存就必須盈利。「我們都算是很幸運,可以繼續。」
「很多社會企業會選擇做咖啡、做麵包,因為操作相對簡單,有智力或學習障礙的人也可以參與去做。港式燒味、點心就複雜好多。」宋太解釋,選擇開茶餐廳,是希望員工們能夠更多地與社會接觸,「我們選擇做點心,他們在後廚能參與的部分就很少。但是這樣,他們就能在前台工作,嘗試接觸更多人,對他們來說都是一件好事。」除了提供工作機會,「喜樂」教給這些孩子們的,還有融入社會的經驗。
宋太介紹,大約今年九月或十月會開設新店,可以聘用多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孩子,也照顧到更多需要用餐的街坊。「這附近的長者比較中意中式的食物,我們的出品得到大家認可,用餐時間經常沒有空位,新店開業後,大家就不必排隊了。」
「新餐廳已經招到工了,預計會請六至七個有智力或學習障礙的孩子。新店就在附近,我可以兩邊都兼顧到。」展望未來,宋太希望將喜樂傳遞給每一位同路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