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全球公布,9月香港採購經理指數(PMI)經季節調整後,由8月49.4升至50,反映營商環境穩定下來,終止連續四個月轉差。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表示,PMI反映企業對未來經濟變化預期,留意到內地經濟政策加碼,以及全球主要央行開始減息,均利好香港作為重要轉口港角色。他預期PMI短期有較大機會維持在50以上,未來將視內地政策落實情況,以及能否反映在企業盈利層面而定。
數據顯示,企業9月新接的訂單依然減少,並將目前的緊縮期延至6個月。受訪業者分析其原因包括市場走弱,以及客戶節省開支,而不同行業中,又以製造業最受影響。此外,由於香港以外的市場出現放緩,因此來自中國內地與海外市場的訂單量也在9月由升轉跌。
標普全球市場財智經濟研究部副總監Jingyi Pan指出,9月PMI數據顯示,香港營商環境穩定。新訂單跌幅已連續3個月收窄,反映市場需求在今年第三季尾邁向好轉。經營活動與就業水平微降,幅度較上月明顯改善。「總的來說,最新PMI指數與香港特區第三季尾呈GDP增長表現好轉相符。」他說。
香港特區營商環境於第三季尾呈現穩定。雖然來自中國內地和海外市場的訂單量由升轉跌,但整體新訂單的跌幅卻持續收窄至輕微,因此企業僅小幅縮減營運業務和人手,而採購庫存也重回升軌。
但9月的新訂單跌幅較上月有所緩和,乃目前緊縮期內最小,整體不大,並促使業務活動的跌勢較上月減弱。新增訂單減少,香港特區企業隨之進一步消化積壓工作,並因業務收縮而繼續縮減人手。
吳卓殷表示,企業對未來預期改善,但政策及減息等因素傳導至實體經濟需時,加上考慮到去年較高基數、投資仍未完全恢復至2018年水平,以及總體消費萎縮等,預計香港第四季經濟增長放緩至1.9%,全年經濟增長2.5%。
(來源:新華財經)
責任編輯:
文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