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年前,當朱嘉盈帶着「日日煮」這個源自香港的初創品牌第一次踏上內地市場時,時值2015年,那是中國創業熱潮最為洶湧的時期。她回憶道:「當時內地的經濟在飛速發展,感覺整個市場充滿了機會和活力,人們對提升生活品質的慾望特別強烈。那時『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氛圍非常濃厚,似乎每個人都在談創業,投資機構也非常活躍。」
朱嘉盈早年在香港上海滙豐私人銀行,任投資管理部證券研究部主管。這是一份令人艷羨的工作,但壓力很大。閒暇之餘她通過烹飪解壓,同時發現身邊的朋友不喜歡做菜,於是開始以圖文形式分享實用有趣的私人菜譜。
愛情禮物成創業契機
2011年,朱嘉盈的未婚夫在她生日這天送她一個食譜分享網站——日日煮DayDayCook,這無意間改變了她的職業生涯。次年,她在上面發布了第一個自製美食視頻, 由於內容質量極佳很快吸引來一眾粉絲。在與粉絲交流中她發現,儘管外賣不健康,但年輕人依舊不願意自己做飯,嗅覺敏銳的她,2012年底成立團隊開始創業,並於第二年年初開通了YouTube頻道,日日煮正式開闢平台傳播渠道。正式運營18個月後,公司達到了收支平衡。
到內地發展的決策做出以後,日日煮考察了當時投資人比較集中的北京和上海,覺得上海更加適合做生活方式的創業,上海的開放包容和國際化氛圍也更加利於香港企業的融入,2015年公司選擇了落腳上海。
港食譜網站品牌闖滬
2015年正是中國互聯網創業和投資的高峰期,根據IT桔子的數據顯示,當年內地互聯網領域有超過4,069起投資事件,同比增速逾43%。投資規模上,40,96起事件中披露金額的部分達到4,587億元(人民幣,下同),是2014年的1.97倍。內地當時的創投市場,對朱嘉盈來說無疑是一個讓公司迅速成長的沃土。她帶着團隊,專注於食品開發並在互聯網上傳內容,很快日日煮憑借精美的視頻和便捷的食品產品,俘獲了大量消費者的心。
2017年,日日煮又大膽拓展至線下,同年11月在上海黃浦區的K11開設了內地首家旗艦店。
談到近年來內地的創業環境,朱嘉盈顯然有很多感觸:「內地政府這些年來持續出台各種政策,鼓勵消費、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我們也參加了很多企業座談會,感覺到政策制定者們真的在傾聽我們的需求,給予我們實實在在的幫助。」
內地政策扶持助壯大
朱嘉盈特別提到了公司作為上海市認定的「專精特新」企業所享受到的各種扶持政策。「專精特新的信貸資金幫我們解決了現金流問題,國家的政策扶持讓我們在發展的關鍵時刻能更從容應對市場變化。」她充滿期待地說,「未來希望國家可以繼續針對中小微企業推出更多的金融扶持政策,幫助企業穩步成長。」這些政策支持不僅為日日煮的擴張提供了有力保障,也讓企業能夠更好地專注於創新和內功修煉。「現在的市場更加精細化,粗放式的發展已經行不通了,企業必須要有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和創新能力。」
除了政策扶持,消費者的需求反饋亦是企業成長的動力。「現在的消費者真的變了。」朱嘉盈對記者說,所謂的變化,不僅僅是對價格的敏感度提升,而且是消費者對產品體驗和情感連接的重視。特別是在食品領域,消費者對健康、安全和高性價比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也願意為讓他們開心、滿足的產品買單。「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願意花時間在家裏做飯,這種趨勢非常明顯。」「他們不僅關心食物的味道,還關心食物的來源、生產方式和健康價值。這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創新的機會。」她說,公司也正是在這種趨勢下推出了一系列健康便捷的預製菜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