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香港土生土長的港專電腦學高級文憑(流動應用程式及遊戲開發)畢業生郭子亨,過去較少機會親身到訪內地,他早前透過參加學校的一系列交流團,到訪了內蒙古、新疆及貴州等不少特別的地方,在接觸和了解到當地的歷史文化與建築特色的同時,當地科技發展特別令他這名「電腦人」印象深刻。
郭子亨提到,自己在新疆參觀了一家棉花企業和工廠,「見識到(棉花)生產科技水平已經超越我的想像,也超越了很多人的認知。」例如有棉花種子曾上過太空,透過轉基因技術改變原本的顏色,使其一種植出來便有預設的顏色,「這可省卻染色的步驟,從長遠環保角度來看,更能夠減少染色時不必要的污染排放。」
睹「中國天眼」 「帶給我好大衝擊」
此外,他心心念念希望再次到訪貴州,尤其是當地的大數據展示中心,讓他見識到大數據在內地大小城市的管理、經濟甚至外交中的功能與角色,「帶給我好大的衝擊。」被稱為「中國天眼」的全世界最大單一填充口徑射電望遠鏡,更令他大開眼界,「衷心為國家的高水平科技發展感到驕傲。」
他說,雖然網上也能看到這類國家發展的資訊,但當親身在現場觀看,並有講解員在旁解說、回答提問,卻是別有一番體會和得着。
此外,身為港專升旗隊成員,他還會到本地中學教導學生升國旗儀式和分享大專生活,「大家年紀接近會有較多話題,亦可用比較有趣的溝通方式,第一身去將自己對升國旗背後的理念、知識和技術教導給他們。」
修讀運動管理及訓練(榮譽)社會科學學士二年級的潛圳銘也對曾經參加的一個上海交流團印象深刻,其間聯同來自澳門及台灣的學生一起與上海的學生交流,從中了解到一個他從網絡上所認識到不一樣的上海,也更新了他對內地發展的認知。
「網絡所見是一回事,一定要去到那個地方、站在那個位置,親身親眼所見才為真。」這令他反思:現今網絡上太多關於國家情況的失實資訊,當青少年分析能力未必足夠分辨真偽的時候,很容易會被誤導,因此他鼓勵同輩朋友一定要到內地體驗、體會,同時也要努力增進自己的知識面,做一個擁有獨立思考能力的香港青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