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CHRYSALIS藝術科技孵化中心於昨日開幕。
●CHRYSALIS的穹幕影院,設有直徑逾4米的半球型屏幕和先進的4K激光投影系統,為觀眾帶來高度沉浸式的體驗。
●劉樂庭介紹CHRYSALIS的各項設施。
●楊樹英示範使用3D掃描器。
●秦萊茵表示,中心設施有助進行產品設計及原型製作,更有助推動跨界協作,產出更多配合市場所需的領先產品。

為進一步推動頂尖和創新藝術科技項目的孵化及相關創業計劃。香港浸會大學投資逾3,000萬元,於石硤尾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內開設藝術科技孵化中心CHRYSALIS在昨日開幕。中心新增有一系列的先進設施,包括設有直徑4米的半球型屏幕和4K激光投影系統的穹幕影院,而中心的電子機械工作間,更設有「全港唯二」的工業級3D打印機,有助藝術家迅速將作品產品化,縮短製作步驟。有進駐CHRYSALIS的浸大初創公司指,中心設施不但有助進行產品設計及原型製作,整棟創意藝術中心更是把科學家、藝術家、設計師們都匯聚起來,大大有助推動跨界協作,產出更多配合市場所需的領先產品。●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姜嘉軒 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曾興偉

孵化中心佔地兩層約4,000平方呎,浸大暫任首席創新總監劉樂庭昨日介紹,CHRYSALIS是浸大為從事創新和藝術工作者設立的一站式平台,以孕育藝術科技計劃並轉化為創業活動,為創意產業作出貢獻。

他指出,CHRYSALIS所在的大樓是本港藝術家集中地,「但要將藝術變成產業,有很多轉化,要跨學科技術的融合才有效果」,希望通過這個平台,透過多用途空間及共享工作空間等,讓浸大師生與藝術家、企業家和行業夥伴合作。

CHRYSALIS配備的設備,更有助推動藝術科技的轉化,例如穹幕影院設有直徑逾4米的半球型屏幕,可提供高度沉浸性觀影體驗。電子機械工作間配備先進的3D打印、掃描和觸感式設備,可進行3D建模、設計、製作,以及利用高速打印製作達工業水平級的高質素3D產品。

劉樂庭提到,工作間其中一部3D打印機全港只有兩台,它可直接在紡織品和服裝上進行立體打印,並可同時運用7種不同物料進行全彩打印,包含製作各種透明效果和紋理,「工程跟藝術其實都可以結合在一起,而這類設施的其中一項重要之處,在於可以快速讓老師們為產品製作原型。」

浸大創新、轉化及政策研究院技術轉化總監楊樹英進一步解釋,上述設施有縮短產品化過程的工程步驟,「例如曾有一名韓國教授的藝術製作看起來很簡單,但卻花了很多時間在外找公司生產實物;如今有3D打印加快製作,便可更專注於創作。」同時,3D打印模型亦可展示產品外觀與功能,有助客戶更清晰其重點,「藝術產品化相當重要,如果無原型給人看,別人未必知你想做些什麼出來。」

已有7初創公司進駐

CHRYSALIS還設有混音工作室、音樂創新實驗室、物料探索閣,為不同藝術和創新工作人士提供支援,目前浸大已有7間初創公司進駐。曾先後為國家航天員設計出三代「中國神舟太空飛船護航椅」的浸大視覺藝術院助理教授秦萊茵,其創辦的溱科技是其中之一。

她憶述第一代護航椅於2013年設計,3D打印仍未廣泛應用,「當時是要用玻璃纖維,去到工廠,經好多人手才能做出原型。」如今,工作間配備的先進3D打印機,「可以好快速地打印出非常真實、高品質的樣板,加上是有色彩,還可選擇不同軟硬度,於是整張凳不同部分的硬度,都可以一次過製造。」

秦萊茵說,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本身匯聚眾多藝術家,「現在CHRYSALIS就可將科學家、藝術家、設計師們結合在一起。」她認為,將藝術轉成產業需要不同經驗和能力的人才,新的孵化中心正可帶來跨界合作空間,產生更多可能。

楊潤雄:需藝科人才推動文藝發展

特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昨日在中心開幕禮上致辭時表示,在數碼時代,科技為藝術創新的重要手段,社會同時需要科技知識和藝術科技人才,以持續推動藝術和文化發展。而浸大CHRYSALIS作為香港藝術文化發展生態系統的重要部分,「將提供培育人才的平台,讓他們能夠體驗、探索和引領在藝術和文化項目中應用的尖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