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明(右三)與研究團隊成員。 港大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金文博)為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品質,減輕「篤手指」帶來的疼痛不適,由香港大學工程學院、港大李嘉誠醫學院、浙江大學及廣州醫科大學組成的跨學科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連續血糖監測(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CGM)系統,其只如硬幣般大小,可作微創皮下血糖取樣,以減少患者的疼痛感和不適,並緊貼皮膚確保使用過程穩定有效,及大幅提升血糖讀數精確度可靠性,標誌着可穿戴健康技術的重大進展,有望革新糖尿病的護理方式。

港大:緊貼皮膚確保穩定性

該項目由港大電機電子工程系助理教授張世明領導,該新型連續血糖監測系統名為OECT-CGM,應用了新興有機電化學晶體管(OECTs)技術開發,是一種全集成微創系統。據介紹,新系統大小如硬幣,包括一個用於微創皮下血糖取樣的微針陣列,設計針對現有創入式穿戴器需植入探針至皮下組織作監測,可減少病人的疼痛感和不適,而水凝膠傳導層的黏彈性和高擴散能力可令設備緊貼皮膚,確保使用過程中穩定且有效。

同時,系統核心技術OECTs是生化信號放大器,大幅改善傳統電化學傳感器的信噪比,提升血糖讀數精確度可靠性,以實現精準糖尿病管理。OECT-CGM系統亦創下高靈敏度紀錄,在大鼠測試中的表現可媲美市場上商用穿戴式連續血糖監測器。

張世明相信,這項目將推動現有可穿戴生物傳感器,特別是在具有挑戰性和複雜生物環境中的發展,例如應用於改善表皮穿戴傳感器在嚴重運動偽影和環境噪音影響下的表現。團隊將進一步完善系統並探索其在不同場景下的應用潛力。

有關研究成果已在學術期刊《科學進展》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