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內地旗袍服飾與美學潮流風向標的瀋陽旗袍文化周,日前在遼寧瀋陽落下帷幕。活動期間,一年一度的中國定製旗袍藝術大賞匯聚了內地知名設計師與時尚品牌,共同演繹中國旗袍設計的千變萬化。同時,持續近一周的搭載不同空間特色的旗袍走秀大賞也在此間掀起了一場旗袍「國潮熱」。作品入選中國定製旗袍藝術大賞的設計新秀,瀋陽設計師韓煬也早已感受到這股興起的新風尚,「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在結婚時為自己定製一套中式旗袍,越來越多的青年在服飾選擇上青睞新中式。」將法國傳統刺繡工藝與中式旗袍材質、設計圖案相結合,她的設計跨界「出圈」,特別是「萌系」旗袍盤扣的設計更受到年輕消費者的追捧。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于珈琳 瀋陽報道 圖︰記者 于珈琳、特約通訊員 陳鴻博
現代設計語言解讀中式美學
今次旗袍文化周活動中,中國最佳女裝設計師張鵬,中國十佳時裝設計師趙亞坤、彭晶,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王翀、杜綱、龔航宇,蠟染創意設計師成昊等內地知名設計師先後發布了旗袍作品,特別是在閉幕走秀上首次在內地亮相的「婚紗旗袍」——魚尾旗袍搭配一襲純白頭紗垂地,將現代設計融入,呈現出旗袍多維度的美。搭配非物質文化遺產粵繡(珠繡)的點綴,來自廣東的設計師趙亞坤的作品將非遺與科技融合,將發光纖維等科技元素融入旗袍設計中,創造出獨特的光影效果。而在今屆旗袍大賞中亮相的青花系列旗袍則由AI設計,利用了「數碼打印」技術,實現手工染色的工藝效果……
兼容並包,一直是旗袍走向世界舞台的重要元素。畢業於被譽為世界四大設計學院之一的法國高級時裝學院,旗袍品牌嵐妙晞創始人韓煬歸國十餘年來始終堅持的,就是將法國立體裁剪工藝融入到中式服飾的設計中。「我在2012年回國後,最常被問到的話題是,旗袍去哪能穿?甚至有人會把旗袍、唐裝、漢服混為一談。」回憶起初創時期的趣事,她十分感慨,「瀋陽是旗袍的形制誕生之地,我就將瀋陽獨有的故宮等傳統文化符號融入到旗袍中。」由她設計的今屆旗袍文化周主視覺旗袍,就是將故宮大政殿融入到旗袍盤扣和領口的設計中,異常精妙。
同時,為了讓更多年輕人關注並喜愛旗袍,她將泡泡袖、貓爪、小葫蘆等一系列極具少女感的元素融入到設計中,「萌系」旗袍由此而生。「我的旗袍品牌產品已經在2020年實現量產,這也恰好反映出市場需求的積極變化。」以瀋陽為生產基地,通過線上店,韓煬設計的旗袍已經銷往全國各地,「目前高級定製類旗袍仍佔有業務總量的20%左右,也能看出市場對旗袍設計的認同和需求。」
濱水T台創新旗袍空間美學
從浪漫的渾河岸邊到極具人文氣息的時代文倉城市公園,從代表工業文化的中國工業博物館到具有碰撞美感的瀋飛航空博覽園,從百年商業街中街到溢滿咖啡香氣的咖啡小巷……今次旗袍文化周以「『旗』蘊故都,創藝無界」為主題,圍繞「會、展、銷、遊、集、秀」六方面開展了20餘項精彩活動,而最令人驚艷的就是兩場濱水而設的T台走秀。
在開幕大賞中,T台設置於渾河之上,身着靚麗旗袍的模特從水霧繚繞中款款走來,夜色下渾河兩岸的光影交錯,讓旗袍增添了空間賦予的獨特美感。位於瀋陽市瀋北新區被譽為亞洲最大露天泳池的168米超長無邊泳池旁,一場將旗袍融入空間的走秀於文化周期間精彩上演。泳池設計者、青年設計師周博長期從事建築空間設計,今次他也「跨界」試水,將空間設計與旗袍融合,「我更期待將傳統文化通過這樣的美學空間、文化空間展示出去。」
旗袍故都瀋陽:形制發端地
「中國旗袍故都」是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授予瀋陽的定位,也由此看出中國旗袍文化在瀋陽早有發端。「可以說,旗袍的形和制都起源於瀋陽。」專注於旗袍歷史研究、傳統服飾文化學者李婧晗向記者介紹,「形」說的就是旗袍的外形。北方旗袍最早由遊牧和漁獵民族的「袍子」而來,「袖子窄、大襟小領口、大大的襬,然後有馬蹄袖,瀋陽的旗袍形式就是從這種袍子來的,這個時期叫旗人旗袍,款式並不分男女。」
1636年,皇太極稱帝,定都瀋陽,改名「盛京」。從那時開始,旗袍作為一種服飾制度成為后妃、格格等旗人的服飾,而後推廣至全國。李婧晗介紹,特別是到了清中晚期,女人的袍服和男人的袍服分成兩條線向前發展。直到1840年之後,受到西方審美影響,袍服逐漸收窄,西方蕾絲、工業化的面料進入,逐漸步入民國時期的改良旗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