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巨荷》是他尺幅最大的作品,並憑此進軍國際畫壇。
●張大千所建的大畫樓。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依江)張大千於1960年創作的潑墨《巨荷》通景六屏,高逾3米,寬8米,為其尺幅最大的曠世巨作,可視為畫家進軍國際畫壇的宣言。這幅作品1982年經紐約蘇富比拍賣易手,自此留在西方,未再示人。而今,巨荷圖亮相香港蘇富比旗艦藝廊,於誕生後首次亮相亞洲。

作品中的墨色漸次渲染而不沉滯,構圖疏密開合層層遞進,激昂澎湃的潑墨與疏簡秀逸的荷花相得益彰,觀眾的視野在從下至上的遙望中得到延伸。這幅作品創作於畫家遷居南美後,創作前,他親自設計了大畫樓,其中的畫室大如體育場,巨荷圖就是在這裏完成。張大千不惜工本,取珍藏的明末清初吳天章墨、丈二乾隆紙六張,家人門生在側侍墨。墨汁以盆裝盛,畫室地毯上鋪滿畫紙,再將墨汁一碗碗地倒在紙上,直至自然風乾,才開始琢磨創作。攝影記者兼畫家好友之一的王之一用他的鏡頭記錄了《巨荷》創作的全程,他回憶:「《巨荷圖》完成後,大千先生又恢復往日的神情,繼續擺龍門陣。我從旁觀察他老人家,體重至少減少五公斤,鬍子也白了不少。」

1961年,《巨荷》在巴黎首展,展覽圖錄由常玉設計,收錄王之一所攝紀錄,展出之後好評如潮,又受邀參展巴西第六屆聖保羅雙年展,其後在紐約赫希爾艾德勒畫廊為張大千舉辦個展時,這一作品獲美國讀者文摘社以破紀錄十四萬美元購藏。張大千曾向好友黃天才表示,他畫巨荷圖目的並不在賣錢,而是想在海外多向外國人介紹中國傳統水墨畫:「之所以畫這麼大一幅畫,是要引起西方人注意及重視。《巨荷》在歐洲、南北美洲的展覽都很轟動,令人高興,中國傳統水墨在西方藝壇算是揚眉吐氣了。」畫家原本希望可以將這幅作品帶到亞洲展出但未果,如今夙願得償,觀眾亦可一睹張大千的筆墨,及其背後畫家的雄心與寄託。

公開展期:即日起至9月25日

地點:中環置地遮打蘇富比旗艦藝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