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僖)立法會批發及零售界議員邵家輝聯同香港酒業代表舉行記者會,建議特區政府將香港烈酒稅由目前的100%降至20%,相信可提升香港整體烈酒貿易的巿場競爭力,有助將中國優質白酒文化推向世界舞台。
香港酒業總商會創會會長蘇又萍在昨日的記者會上表示,相信寬減酒稅既可加強香港在國際烈酒貿易方面的競爭力,同時像2008年取消紅酒稅時一樣,為香港創造烈酒交易的新產業,創造龐大商機,刺激整體經濟活動和相關產業發展。
助港增國際市場競爭力
她指出,全球烈酒市場規模預計將由2023年的5,250億美元大增至2027年的6,300億美元,增幅達20%,惟香港卻未能得益。她指香港對烈酒徵收高稅下,令烈酒交易的大部分商機外流至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等東盟國家,相信如寬減烈酒稅,有助抓緊環球烈酒市場迅猛擴展的機遇,增強香港在國際烈酒市場的競爭力。
「此舉不但可刺激本地消費需求,且帶動飲食、批發及需售、旅遊、進出口、酒店、中小企等業界發展,同時增加行業就業職位,例如調酒師,銷售工作等,更可減少走私和假酒等負面情況。」 她說。
蘇又萍不認同降低酒稅會助長飲酒風氣的說話,「2008年香港人均飲酒量為每年2.8公升,取消葡萄酒關稅後,人均飲用量並沒有明顯增加,到2023年更跌至人均每年2.3公升,反映減稅不會令市民飲多兩杯,反而會選擇飲多些靚酒,一定程度上降低市民飲酒的健康隱患。」
邵家輝指出,自特區政府於2008年取消對酒精含量30%以下非烈酒(包括紅酒及啤酒)等徵稅,帶動了葡萄酒進口價值在2007及2008年間分別增長了80%及45%,葡萄酒進口量更由2008年的3,043萬升急增至2012年的5,055萬升。葡萄酒行業的關聯公司、從業人數和業界總收人在取消葡萄酒稅後均大幅增長。
他強調,現時內地烈酒於世界各地的銷情都很蓬勃,尤其內地烈酒巿場潛力強大,香港以至不同國家和地區都很嚮往國產名酒,「現時香港烈酒稅比起台灣、澳門及日本等其他地區都高,若能寬減烈酒稅,香港有望迅速發展成為世界烈酒交易中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