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薔天希望《我們的家》的歌詞帶給聽眾親切感。
●陳薔天和父母關係親密,曾同台演出。 資料圖片

《我們的家》由張家誠和歌手陳薔天共同填詞,已經多次合作的他們彼此算是密切的搭檔。陳薔天說:「我和張家誠認識六七年,很早的時候就給他寫過demo,他是一個很好的前輩,會給予我一定的指導,會教我怎麼去創作得更好。」

她感謝張家誠讓自己有機會參與到這首歌的創作中,「我在創作時有一定壓力,因為我知道這首歌面對的聽眾群體很龐大。這是一首愛國教育的歌曲,但我們不希望這首歌的基調太過深沉,我最初創作的那一版歌詞氣勢太磅礡了,張老師說這樣寫的話這首歌內容就太大了。雖然是愛國歌曲,但他希望這首歌能更加溫馨和生活化,如同好像有人在觀眾耳邊慢慢地傾訴心聲,給他們帶來一種親切感。我們通過不斷進行溝通,明白這首歌的風格以及要表達的內涵。」

創作時常徵求母親意見

陳薔天的母親是著名歌手麥潔文,父親是演員江華,在她的創作之路上,母親起了很大的引導作用。她說:「社交媒體剛剛興起的時候,大家都會在上面用詩意的語言抒發自己的心情,媽媽看到我寫的內容之後,就覺得我在這上面有一定天分,建議我嘗試一下填詞,說填詞非常有趣味,我就這樣慢慢地產生了對填詞的興趣。」

在創作的過程中,她也經常會徵求母親的意見。「她是一位音樂界的前輩,對音樂創作有着更深度的理解。有一次我替一位歌手寫歌,歌曲的內容關於他父親過世的事情。我試圖代入他的感受,呈現他的心境,但是我把創作的內容給母親看後,母親覺得過於慘淡和委屈,沒有對父親的感激之情,認為我在這些情感的把控上沒有那麼適度,我就會根據她的意見不斷進行修改和調試。有時我們一起唱歌,比如唱上個世紀的復古歌曲,也會一起去設計唱歌的語氣,比如唱一首關於售貨員的歌,會代入售貨員這個身份來交流。」

青春期時候,陳薔天萌生了音樂夢,「那時候比較情緒化,希望能夠宣洩情緒,得到別人的理解,我覺得如果自己創作的歌曲能得到大家的共鳴,對我來說也是一種心靈上的陪伴。最開始的時候我會通過看詩詞的方式來充電,後來也會看愛情小說,但現在我覺得這些方式都無所謂,最重要的是要對文字形成自己的敏感度。」她還提到:「創作者應該對人有興趣,小時候我父母就會教我怎麼去觀察人,比如坐在爸爸車上的時候,母親就會讓我觀察路上的行人之間是什麼關係,讓我對人產生好奇心。有一次我在路上看到來自巴勒斯坦的一家三口,看得非常入迷。同時我覺得也應該對大自然產生興趣,比如我經常會觀察景物的線條和顏色。」

訪問最後,陳薔天不忘推介自己作曲及填詞的歌曲:「我的個人單曲名叫《奢侈的夢》,希望大家有時間都可以來聽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