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勞赴黃貝街道綜合行政執法辦公室求助。 香港文匯報記者李昌鴻 攝
●香港建造業總工會參與協調糾紛。香港文匯報記者李昌鴻 攝

香港特區政府與工會施援手 輸入勞工今復工

香港聯合醫院重建項目40多名輸入勞工,不滿被宿舍管理公司以各種名目,每月被剋扣6,000元至9,000元作為「服務費」,日前在地盤罷工抗議,經香港建造業總工會介入,獲發8月無理被扣的部分人工,惟即晚返回深圳宿舍,即遭管理公司解僱。外勞遂在深圳羅湖報警,警方接報後昨日轉介羅湖區黃貝街道綜合行政執法辦公室,由文華社區負責人跟進和調解。經一個多小時談判後,管理公司答應讓工人今日復工,但由於外勞曾與中介簽訂協議,被扣的款項暫時難以討回。香港特區政府發展局表示,經介入後,總承建商及分包商,以及僱主都已澄清或承諾,相關工人不會被解僱。 ●香港文匯報記者 廣濟 深圳報道

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採訪多位外勞,他們批評中介勞務費過高,絕大多數人已繳交3萬元至5萬元人民幣,合約期為一年,現在只工作兩個月就遭管理公司解僱,最令人氣結的是他們的僱主是項目的總承辦商或分判商,而不是管理公司,管理公司無權解僱,惟因為他們每日交通接送往返兩地是管理公司安排,該公司用拒絕接送,令他們曠工被炒。

外勞強哥表示,家庭經濟壓力大,「兩個小朋友讀大學,也要用錢。我們想留在這(香港)工作,否則已付的數萬元中介費便白費,但被剋扣,心生不忿。」管理公司以他們「鬧事」為由「解僱」及限他們昨晨搬出宿舍,強哥說:「我們根本沒有鬧事,我們只是維護權益。」

法例規定,他們每月需將月薪10%(2,000元至3,000元)付予僱主,作為住宿費後,便沒有其他雜費,但管理公司每月仍收取6,000元至9,000元不等的所謂「服務費」,兩者合計約萬元。來自安徽的外勞劉先生表示:「我們交了那麼多勞務費和抽取不合理的『服務費』,現在就應該退給我們。」

條款寫「多付六千」 需詢內地律師意見

昨午,調解會在羅湖區黃貝街道綜合行政執法辦公室舉行,數十位外勞聚集在文華公園草坪上,管理公司代表姍姍來遲。經過多輪協商後,與會的香港建造業總工會副理事長趙建強宣布,所有被「解僱」的外勞今日重新回到香港工作,至於被多扣的「服務費」,目前難追討。

他說:「我們也不清楚為何有一間中介公司,這間公司白紙黑字清清楚楚,寫下要每月多付六千元。這份協議在港已屬有問題,在內地不知有否問題,已詢問內地律師意見。」

趙建強又指,工會已跟香港特區政府發展局溝通和協商,他強調管理公司是無權解僱員工的,外勞的權益應該得到保護。

管理公司代表曾先生會後表示,外勞既然簽約了,就應該遵守合約,並聲稱外勞交通費及宿舍管理支出不菲,「每天跨境巴士都需要不少費用。」記者從深圳許多中介公司了解到,眾多知名大型工廠都找中介招募員工,他們給中介25元一個小時,中介給工人23元一個小時,自己可以賺兩元一小時,一天10小時可以賺20元,如果招到幾百上千人,可以賺得盆滿缽滿。

發展局:不會姑息剝削勞工

香港特區政府發展局表示,總承建商及分包商已承諾不解僱這批輸入勞工,強調特區政府不會姑息剝削勞工權益事件,會防止輸入勞工計劃被濫用。

勞工處指已經要求有關僱主及承判商妥善處理問題,強調一直要求僱主與外勞簽訂標準僱傭合約,規定以自動轉賬方式把工資直接存入外勞銀行戶口;呼籲外勞如懷疑權益受損,應向勞工處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