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動經濟發展 提升長遠競爭力 增市民參與感
香港特區的基建債計劃在去年的財政預算案建議成立,專門為60歲長者而設的銀色債券,成為計劃下「頭炮」項目。新一批銀債本月底接受認購,發行額最多加碼至550億元,是批銀債焦點為改按基建債計劃下發行,以提高市民對基建及可持續發展項目的參與感,發債所得資金將撥入基本工程儲備基金,為基本工程儲備基金下符合合資格類別的基建項目作融資或再融資,可用於9類合資格基建項目,包括港口及機場發展、建築物、渠務、公路、水務和房屋等。金管局將負責是次發債安排,而在基建債計劃下,將由財政司司長領導的督導委員會負責評估和遴選項目,並會監察基建債計劃的其他執行工作,包括資金分配和管理。 ●香港文匯報記者 馬翠媚
最新第九批銀債目標發行額500億元,最多加碼至550億元,每手債券的面額及申請價皆為1萬元,債券年期為3年,每6個月派息,息率與本地通脹掛鈎,提供保底息4厘,每人最多只可獲發100手債券,同時不設二手市場。新銀債將於9月30日接受認購,至10月14日結束,並於10月23日發行。值得留意的是,以往發行的8批銀債,都是政府債券計劃下發行,並由金管局管理在計劃下籌集款項的投資,而今次銀債是首次改按基建債計劃下發行。
更好管理大型基建現金流需要
財庫局局長許正宇昨日解釋,是次銀債通過基建債計劃下發行,政府可更好管理大型基建的現金流需要,讓惠及經濟民生的項目早日落成,以改善市民生活環境,推動經濟發展,提升整體長遠競爭力。他又指,基建債計劃將遵從《基礎建設債券框架》運作,為合資格的基建項目融資或再融資,他強調以政府角度出發,有時要考慮的因素「不單只以錢銀角度,而是從更大範圍的社會經濟角度,去考慮一個項目的落實或推行」,而政府希望做到的是維持財政穩健之餘,亦可務實地尋找到新的收入來源,以發展及落實一些對社會民生都有利的項目。
銀債收入或投放長遠基建工程
金管局副總裁陳維民補充,以往銀債是按政府債券計劃下發行,故當時由銀債發行所得資金收入,都會放在債券基金由金管局進行投資,而新批銀債改按基建債計劃下發行,將是一個新的「嘗試」,令銀債所得收入可有機會投放在一些長遠的基建工程。而政府會每年發表《基建債券報告》,該報告亦會由相關督導委員會審核。提到未來發債規模,許正宇指政府每年發債規模,都按照五年滾動式發債計劃所規劃,並在每年財政預算案中作出公布。
政府於2023 / 24年度財政預算案建議成立基建債計劃, 而在2024 / 25年度財政預算案則提到, 將基建債計劃及政府綠債計劃的合共借款上限訂為5,000億元,以增加額度調配的靈活性。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表示,特區政府今年繼續發行銀債,為年長市民提供安全可靠、低風險,且具穩定回報的投資選項,並帶動業界開發潛力龐大的銀髮市場,同時今批銀債是在基建債計劃下發行,以支持惠及經濟民生的基建項目,讓市民對推動香港長遠發展的基建項目有更大的參與感和獲得感。
按計劃框架作9大方面基建投資
發展局首席助理秘書長(項目推展及策略)馮耀文昨補充,發債所得資金將撥入基本工程儲備基金,按計劃框架作基建項目投資,包括9大方面:港口及機場發展、建築物、渠務、土木工程、公路、新市鎮及市區發展、以非經常資助形式撥款進行的基建項目、水務、房屋,並會每年公布募得資金的分配情況。他又透露,初步甄選了數個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合資格項目例子供市民參考,包括中九龍幹線——主體工程;洪水橋 / 厦村新發展區——第二期發展;和黃大仙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
第9批銀色債券發售詳情
保底息 4厘
發行規模 500億元,可提高至最多550億元
債券年期 3年
入場門檻 一手1萬元
配發上限 100手或100萬元
認購資格 1965年或之前出生並持有有效身份證的市民
申購日期 9月30日上午 9時至10月14日下午2時
公布分配結果 10月21日
發行日期 10月23日
註:不設二手市場及不會在任何證券交易所上市
基建債券框架
募集資金用途 只會為基本工程儲備基金下政府基本工程計劃的「合資格項目」融資或再融資
項目評估與遴選 基建債券計劃及政府可持續債券計劃督導委員會,負責監察基建債券計劃的執行工作
募集資金管理 基建債所募集資金在未分配予合資格項目前,會記入基本工程儲備基金
有待分配的募集資金會存在基本工程儲備基金,作為財儲中營運及資本儲備的一部分
報告 財庫局每年發表《基建債券報告》,說明基建債券募集資金的分配情況,並交由督導委員會審查及核准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馬翠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