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於深圳龍華大浪時尚小鎮的瑪絲菲爾總部大廈,在鱗次櫛比的廠房與寫字樓的環繞中格外引人注目。 香港文匯報深圳傳真
◆瑪絲菲爾總部大廈的造型猶如雄鷹展翅。 香港文匯報深圳傳真
◆江蘇華建總經理吳碧橋向記者介紹瑪絲菲爾總部大廈的建築特點。 香港文匯報記者李望賢 攝

15年25億「拼貼」大型仿生藝術建築群 內地女裝品牌創意園成灣區新地標

位於深圳龍華區的大浪時尚小鎮,在鱗次櫛比的廠房與寫字樓的環繞中,一個猶如雄鷹展翅的建築群格外引人注目:陶片拼貼而成的大片藤蔓肆意生長,紅磚、青瓦有規律地組合成流動的線條,讓人恍如進入童話世界;隨處可見的巨型拋物線與螺旋線條,帶有濃郁的西班牙建築師高迪的風格;大量用於拼貼的陶片、紅磚、灰瓦等,都是出自中國手工藝人的回收物料——它們本已完成使命,但經過循環利用後在此煥發新生。

這座佔地約5萬平方米的建築群,是知名女裝品牌瑪絲菲爾(Marisfrolg)的總部,也是集辦公、酒店、商業及亞洲最大秀場的多功能創意園。自2008年奠基,歷經兩代設計師,設計複雜、工程難度巨大,目前耗資超過25億元(人民幣,下同)。

曾創下「三天一層樓」奇跡的深圳,竟然有人願意花15年時間建企業總部,只為在深圳留下一座讓世界記住的建築。難怪有人說,瑪絲菲爾總部大廈是品牌方、承建方和設計師三個「瘋子」的作品,也是深圳從追求「速度」到「質量」的絕佳註解。

  ◆香港文匯報記者 熊君慧、李望賢 深圳報道

上世紀九十年代,香港「三來一補」企業北上深圳,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大幕。只爭朝夕的特區建設浪潮中,女裝行業高速發展。1993年,朱崇惲從杭州南下深圳打拚,開啟時尚夢想,親歷中國女裝行業的騰飛。

兩年後,剛剛從揚州大學建工學院畢業的吳碧橋,進入江蘇華建深圳分公司從事技術工作,投身深圳特區的建設。而遠在新西蘭的設計師Fred van Brandenburg,彼時專注於度假村設計,未曾想過有一天會遠赴大洋彼岸,開展一個耗時逾10年的品牌總部大廈設計項目。

天南地北「三瘋子」 深圳探索新可能

「三個瘋子」相逢於二十一世紀之初。

彼時,深圳湧現出一批具有創意和自主設計的女裝品牌,朱崇惲創辦的「瑪絲菲爾」正是其中的典型之一。2002年門店突破100家,2003年銷售額首次破1億元大關,前景一片明朗。

與此同時,吳碧橋在江蘇華建不滿足於將項目快速完結,而投身到行業的技術創新:深圳會展中心採用126米全國最大跨度的鋼屋蓋開全國首例,攻克深圳榮超國際商會中心地下室澆築8米的超厚混凝土難題……他和團隊一次次「書寫」深圳天際線的同時,期待能有機會為深圳留下一個讓全世界記住的作品。

2005年,朱崇惲在新西蘭旅行時偶遇設計師Fred van Brandenburg,受其風格吸引,向他提出邀約。

2007年,瑪絲菲爾總部定址於大浪時尚小鎮。這個總佔地190,000平方米的園區幾乎是新西蘭國家博物館Te Papa的六倍,是這位新西蘭建築師當時接到的最大設計項目之一。

翱翔雄鷹作靈感 挑戰「高迪式曲線」

Damien van Brandenburg子承父業,與父親一起完成了瑪絲菲爾總部的設計。他對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這是父子二人最「自由」的一次創作,因為朱崇惲告訴他們不用擔心預算和成本——「我不知道預算是多少,也不知道成本是多少」。他們交出了一張如水彩畫一般的設計圖——採用現代仿生學設計理念,大廈主體靈感來源為瑪絲菲爾2006年秋冬大秀視頻中的海鳥,自空中俯視,彷彿一隻展翅翱翔的雄鷹,張開強勁的雙翼,搏擊浩瀚長空。構件造型都按拋物線、螺旋線等幾何規律設計,所有建築元素都源自於自然,如植物的根莖、葉片、鳥的羽毛等等,整個建築如宏偉而精美的雕塑。

作為深圳天際線的「書寫者」之一,江蘇華建參與了這個項目競標。看過圖紙後,吳碧橋對於這個完全不符合常規結構的建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挑戰肯定很大,但是我們願意嘗試花時間去迎接這樣的挑戰,在建築史上留下一筆。」江蘇華建甚至為此按照1:1的比例先做出了一個局部模型,成功競標了這個項目。

「三個瘋子」一拍即合,開始了一場中國城市建築史上前所未有的探索。

高迪建築以大量規則曲面取代直線設計,奇異瑰麗造型聞名於世。瑪絲菲爾總部大廈汲取了高迪的設計靈魂,沒有直線型結構柱,隨處可見拋物線、螺旋線,空間內沒有明顯稜角,很多窗戶是曲面或有褶的,讓人感受到一種天然「流動」感。

大量複雜的曲線異形結構的建造,挑戰巨大。深圳瑪絲菲爾時裝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呂亞九全程參與了該項目的建設過程。「每個環節的複雜程度,都遠超想像。」他舉例,「完全沒有可遵循先例的結構模型,找100個結構設計團隊都未必有一個能把這個建築的計算模型建構出來,為此我們召開了至少三個全國性的結構專家會議進行研討。」

作為承建方,江蘇華建承擔了技術創新的責任。吳碧橋說,大量複雜的曲線結構在空間中的定位,需要靠數字模擬來實現,這個項目在全國建築工程中最早應用BIM技術(一種基於數字化技術的建築設計、施工與管理辦法)。」項目中最大的一個曲面,長達100多米,為了保證穩定性,江蘇華建專門進行了風洞試驗,僅這一個曲面從設計到完成前後至少用了3年。「但是甲方從來沒有催過我們的工期。」吳碧橋說。

屢獲國際設計獎 料成時裝主秀場

2014年,瑪絲菲爾項目在第14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上便引發了國際建築界的關注,近年來更獲2024年國際設計獎(IDA)年度商業建築金獎、2023年全球未來設計獎—金獎等。而在國內建築界,這個項目也引起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專家們的關注,服裝界則把它定位成「未來國內時裝秀的主會場」。

瑪絲菲爾總部大廈在坊間一度引起爭議,有人認為其投入巨大、造型奇異,但建成之後參觀者如雲,許多人將其視為大灣區文化時尚地標,甚至因此改變了對服裝行業的認識,「以前認為服裝產業是勞動密集型行業,現在覺得是集設計、藝術、思想、高科技一體的產業。」有參觀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