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王堆漢墓考古發掘50年,再次引起世界關注。在此前摸清「家底」總量超2.6萬件的基礎上,馬王堆漢墓文物知識庫已初步形成。
50年前,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完成考古發掘,宛若架設一條時光隧道,通往2,000多年前的西漢。50年後,一系列研究成果接連發布,揭開許多未解之謎。
目前,馬王堆漢墓文物知識庫已完成948件馬王堆藏品的高清數字化採集,包含7,779張圖片和285件三維模型。未來一年,將完成包括殘片在內的100%數字化採集,形成馬王堆漢墓文物知識圖譜。
湖南博物院構建了一套古屍保存環境模擬體系,讓2,000餘年前的「辛追夫人」遺體得到有效保護;現已基本完成簡牘、漆木器的脫水保護和修復,紡織品文物的保護修復在有條不紊進行中;一批馬王堆簡帛與紡織品文物得到全面整理、解讀,大量未曾公開發表的文物高清圖片、文物立體顯微鏡照等發布,為進一步研究提供珍貴資料。
目前,參觀馬王堆漢墓文物人數已累計突破1億人次,近年來,年均參觀人次400餘萬。從僅3,000餘平方米的文物庫房兼陳列室,到如今約9.1萬平方米的湖南博物院;從遙不可及的文物藏品,到博物館公園裏融入日常生活的漢服、漢宴、漢樂、漢禮;從靜態圖像,到指尖上的三維文物、融合CG特效的紀錄片……中華民族文化瑰寶,正更深融入現代生活,綻放新的光彩。馬王堆漢墓與敦煌、殷墟、三星堆等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一樣,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正構築起文化自信的精神家園。 ◆新華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