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
◆ 站在火炬廣場,遠眺雄偉的井岡山主峰,俯瞰茨坪全貌。 寧紅兵 攝
◆ 井岡山主峰——五指峰

「May happiness be with you throughout the New Year」,井岡山革命博物館裏陳列的烈士陳毅安於1922年寄給未婚妻的賀年卡,卡片上優雅的字體、流暢的英文表達和浪漫純真的流露,穿越了一個世紀的時空,依然令人感動。彼時的井岡山,已匯集一大批留學生、大學生及豪門子弟,他們心懷改變國家和民族命運的崇高理想,並為此浴血奮鬥。◆文:黃慧、張長森、汪永祥

井岡山,位於江西省西南部,地處湘贛兩省交界的羅霄山脈中段,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奠基石」。上世紀二十年代末,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中國工農紅軍開展了艱苦卓絕的井岡山鬥爭,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開闢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國革命從井岡山走向勝利;孕育了偉大的井岡山精神,激勵無數英雄兒女前赴後繼。

港青研學 識家國歷史

井岡山是一座沒有圍牆的革命歷史博物館,108處革命舊址遺跡散落其間,是人們陶冶情操、淨化心靈、提升境界、堅定信念的生動課堂。近年來,許多遊客登井岡山,尋找正能量,走一段紅軍路,吃一頓紅軍餐,學唱一首紅歌,體驗一次紅色之旅。

當中也有許多香港青少年,他們大多來此研學,向革命烈士敬獻花籃,參觀井岡山革命博物館,訪茅坪八角樓等,通過踏着時光穿梭而來的信物,進一步了解家國歷史,思索中國年輕一代從哪兒來、將往哪兒去。

「2023范長江行動——香港傳媒學子江西行」採訪團去年曾上井岡山採訪。香港學生表示,井岡山的革命遺跡、一草一木都是愛國主義教育的「活教材」。

香港回歸之後,著名地理學家林琿長期組織香港和台灣的大學生到江西,參加學術科考,尋共和國之源、東江之源。他說:「只有了解中國共產黨,才有可能了解中國,才能有機會了解未來。江西無疑是最好的參觀點之一。我帶着學生們沿着紅色景點瀏覽,讓他們看看當年一群年輕人的青春熱血以及家國情懷。有的香港學生在考入劍橋大學之後,發了一封很長的郵件,表達對我帶他們拓寬視野的感謝。」

此外,井岡山也是我國為數不多的生物多樣性保存完好、植被和景觀資源豐富的生態名山,森林覆蓋率高達86%,每立方厘米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超過8萬個,既有氣勢磅礡的林海雲霧、奇妙獨特的飛瀑流泉、瑰麗璀璨的日出景象,又有蜚聲中外的十里杜鵑長廊、風光綺麗的黃洋界……

在井岡山,山有山的故事,水有水的韻味,村有村的風情。伴隨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一批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鄉村在井岡山不斷湧現,每年有上百萬遊客來此,體驗「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鄉土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