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肇峰 沙田區議員 新社聯副秘書長
在早前舉行的施政報告地區諮詢會上,有市民反映香港經濟環境不明朗,希望特區政府能引領社會應對過渡期的挑戰。事實上,香港有獨特的文化優勢,可響應《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中「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規劃原則,發展文旅產業以賦能城市。
宜參考深圳南頭古城經驗
以沙田為例,作為香港發展成熟的新市鎮之一,區內擁有豐富多樣的文化資源,包括富有客家特色的曾大屋、香火鼎盛的車公廟,以及展現跨代藝術魅力的香港文化博物館等,為沙田發展文旅奠定了良好基礎。
不過,如何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這些寶貴資源,以推動區內經濟發展,仍然是當前面臨的重要課題。近年,深圳在文化遺產保護與旅遊開發方面取得顯著成就,尤其就新安故城(一般稱為南頭古城)的保育發展,最值得沙田借鑒。最近,筆者便與一眾沙田區議員到南頭古城實地考察,研習當地的成功經驗。觀察所得,其成功主要體現在文化保育、旅遊產品創新和品牌推廣等多個方面。香港若借鑒古城的發展模式,並結合其自身的獨特優勢,將有效提升競爭力,提振地區經濟發展。
深圳在保護南頭古城與推動現代化發展之間取得平衡。南頭古城有近1,700年歷史,是「深港歷史文化之根」。南頭古城一帶的建築更是憑藉其深厚的歷史底蘊,先後多次榮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南頭古城啟動了意義深遠的「蝶變重生計劃」,全面提升南頭古城的文化魅力和城市活力。計劃重點聚焦於三個核心區域:歷史悠久的十字主街、綠意盎然的街心公園,以及蘊含工業記憶的廠房區。經過精心規劃和改造,煥然一新的南頭古城以「粵東首府、港澳源頭」為城市定位,彰顯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和文化價值。在致力於保護和活化歷史文物的基礎上,南頭古城創新性地提出了「源、創、藝、活」的品牌宣言。這一富有遠見的理念不僅為這座古城注入了新的創意活力,更營造出一個融合傳統與現代、充滿人文氣息的優質生活環境。改造後的南北街不僅保留了原有的歷史風貌,更融入了現代元素,成功地將古老文化底蘊與當代生活需求相結合。其改造成功推動南山區文旅業蓬勃發展。2018年南頭古城尚未改造時,該處僅接待了1,152.95萬人次,但到2023年,遊客接待數已高達2,315.83萬人次。南山區在短短五年間取得顯著進步,在吸引遊客和提升旅遊景點吸引力方面有了長足發展。
串連景點打造多元體驗空間
在南頭古城的成功典範啟發下,香港可以借鑒其成功經驗,從而實現文化與經濟的雙贏發展。例如沙田區可開闢一條獨特的文旅探索之路,巧妙串連曾大屋、車公廟、香港文化博物館等珍貴景點,編織一幅「沙田文化一日遊」的絢麗畫卷;更可着力在曾大屋打造沉浸式客家文化體驗,讓遊客親身感受這片土地的人文底蘊。
其次,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守護與傳承應受到高度重視。新界不時舉辦盆菜文化節、家鄉美食文化節,讓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綻放異彩。香港應該培養「非遺」傳承人,並將這些文化精髓融入當代設計,孕育出富有生命力的文創產品。當中,深化社區參與和文化教育不可或缺。各組織機構應攜手區內中小學,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教育項目,並運用科技如AR技術開發導覽應用,為文化探索增添科技魅力。
社會各界應精心呵護城市記憶,各地區興建地區發展歷史館,勾勒新市鎮的蛻變軌跡,並設立鄉村文化傳承專區,展現鄉村的滄桑巨變。同時發起「我的家·地區故事」等徵文、徵畫活動,匯聚民間珍貴回憶,編織共同的城市記憶。循此路徑,香港有望蛻變為文旅產業的璀璨明珠,讓未來一代譜寫出獨有的文化靈韻。
評論